CONTACT US
- 电话:025-85916650
- 预约上门:15851845757
- 邮箱:njof365@163.com
- 网址:www.njof365.com
- 联系人:孙先生
- 实体展厅:江宁区鄂尔岗路荆刘工业园
澎湃新 二手办公家具哪里好闻
原话题:我是日本东北大学电影学博士后张竑,关于日本电影及中日电影交流史,问我吧!
大河剧很多是战国,幕末时代的背景,这是为什么呢?
170
这个问题很大,涉及到日本人对他们自身历史的认识。下面的文字可以作为一种思考方向,供您参考。
首先,对日本历史的认识,不能简单地套用一般的朝代更替式的历史观。这与明治维新的历史有密切关联。明治维新之前,日本人所谓的忠君思想,是指针对当地的藩主,而不是天皇。这与日本历史上长时期存在的幕府与天皇并存的政治体制格局有关,此外,幕府出现以前,贵族和皇族所统领的地区和势力范围也仅限于今天的奈良、京都等地区,并未覆盖到整个日本。
正因为如此,日本人对“国(くに)”的理解,也偏向于指“故乡”,即曾经的“藩”的统治范围,而不是现代西方意义上的“国家Nation”。现在,日本人说“国に帰る(回国)”,同时意指回到故乡。日本人的故乡观念和国家观念是混然一体的,这是造成他们对战国幕末时期地方诸侯“大名”(藩主)及其领地的认同和身份归属的历史原因。
这是一个前提,由于有了这种前提,当今的日本国民,把当地历史上的“大名”(藩主)视为一种英雄,加之,一些文学作品的渲染和美化,于是,大河剧层出不穷,长盛不衰。对这些人物的描写,虚构的成分很大,与其说是“历史”,不如说是一种“演义”。地方政府利用这种现象,来带动当地观光产业的发展,以振兴地方经济,这也是造成以各地藩主为题材的大河剧轮番制作播放的一个主要原因。
原话题:我是日本东北大学电影学博士后张竑,关于日本电影及中日电影交流史,问我吧!
好奇,日本的动漫事业为什么能发展的这么好,动画片动画电影都赢得了很多观众的喜爱,而且有思想,也不是单单给小朋友看的
73
日本国民对“动漫”的喜好,情形有点类似中国人对乒乓球的喜好,类似于中国的乒乓球运动。中国是世界公认的“乒乓球强国”,对此我想应该没人存有异议。回首乒乓球运动在中国的发展,自容国团在1959年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之后,乒乓球成为一种全民运动,而普通百姓记忆最真切的,恐怕应该是那些亲手握拍打球的时光吧。上世纪70、80年代,乒乓球台虽然没有到“田间地头”摆放的地步,但在一些偏僻的山区和简陋的小学也常常设有水泥球台,看到小学生握拍打球的情景。夸张点说,那个年代的中国年轻人,是一个人就是一个乒乓球选手。国情如此,国手辈出也就一点不足为怪了。巴西足球称霸世界,情况亦然。
因此,日本国民对动漫的喜爱,情况也应该从这个角度去思考。首先,动漫是建立在“漫画”的基础上的。
日本自战后以来,漫画专业便受到重视,漫画读者群几乎涵盖了所有阶层的国民。有一段时期,坐在电车上看漫画,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日常生活中,漫画可以说无处不在,几乎渗透到各个角落。比如在医院或诊所的等待就医区域,一般都会摆有装着漫画的书架,以供患者打发时间。而且,漫画的种类非常多,几乎应对各年龄段、各阶层人士的需求。学校教科书中虽然鲜见漫画插图,但是书店里一定摆放有漫画本的辅助教材。在我生活的周围,有很多普通的人,虽然不是漫画专业的人士,而仅仅作为一种喜好,却能画出非常出色的漫画,丝毫不亚于专业水平。最近几年,日本各地还开始用漫画人物来为自己代言,每一座城市,每一个乡镇,甚至每一所学校和公司,都有一个象征本地、本单位特色的“吉祥物”(日语叫“ゆるキャラ”,内涵是“乡土爱”)。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日本国民,可以说漫画已成为他们/她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由于有了这样的“社会基础”(市场),电视、电影等媒体(生产商)便积极地“看待”漫画,将“漫画”翻拍成“动漫”作品,“动漫”便成为一种新型的影视产业,应运而生了。尽管动漫在二战之前就已存在,但取得蓬勃发展,则是在战后,并形成为了一种新型的产业。如果就近几年的情况来讲,与日本政府把动漫作为一种文化软实力,在政策上和资金上予以大量投入不无关系。关于这方面的情况,我在其他的“回复”中已有涉及,可以参考。
至于动漫作品的内容,比如宫崎骏的动漫作品,大部分是面对小朋友看的,但内容深刻,带有对现代文明持批判态度的倾向。因这涉及的问题较大,需要专文介绍,这里恕不详述。
原话题:我是日本东北大学电影学博士后张竑,关于日本电影及中日电影交流史,问我吧!
可以把日本的武士电影和中国的武侠片做类比么,个人觉得,日本电影中的武士更写实,接近普通人
68
#p#分页标题#e#
您提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也在我的研究范围之内,不过涉及的问题较大, 因为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特色,不同作品也有不同的内涵;而且还牵涉到“武士电影”的定义和“武侠片”的定义,因此很难笼统地回答。这里,就选黑泽明的《七武士》与李安的《卧虎藏龙》作为例子,简单地谈一下吧。
首先,关于两者的相同点,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一,两者都以“打”为特点。尽管武士用刀打,侠客动拳脚,有时也使用各种兵器。黑泽明《七武士》中挥刀对阵的武士形象已经成为世界电影中的经典,而李安《卧虎藏龙》的打斗场面,亦精彩纷呈,具有极高的观赏性特征。二,两者在剧中人物和思想内涵的布局和植入上,大都表现出“义”、“仁”等源自中国的传统思想精神。《七武士》中的武士为保护村民而死去,《卧虎藏龙》中的侠客们更是以“江湖义气”作为行走世间的道德准则和精神支柱,伸张正义,英勇决斗。三,结局都是站在道德制高点的“正义”一方获得最后的胜利;邪恶与善良分明,具有浓厚的道德教育意义。
其次,关于两者的不同点,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打斗场面的表现手法的不同。武士电影往往通过风、雨、雪等大自然的变化来渲染和烘托气氛,或者隐喻人物的内心世界,而打斗本身则显得较为“实打实”,招式和套路方面虽有所夸张。不过,基本上不脱离现实,具有较强的现实感。与此相比,武侠片则动用“威亚”手段制作,人为地制造出飘渺、飞空的视觉效果,把武艺的表现提升到了只有“超人”才能驾驭的高度,因而现实感不强,比较脱离实际。其背后是否与道家的“神仙”“仙人”思想相关,需要探讨。二,武士电影中,“忠君”是一个很主要的主题,早期的武士影片基本上都是涉及这种思想的作品。与此相对,武侠片则恰恰与之相反,“远离朝堂,游走江湖,行侠仗义”是这类影片最中心的主题思想。这种不同的背后,毋庸讳言,有着各自文化生成的历史缘由。这里只简单地谈谈,即历史中的武士阶层,曾较长时期居于日本社会的最高地位(镰仓时代以来的幕府时代),属于统治阶级,至明治维新时期,武士阶层虽然被瓦解,不复存在,但“武士精神”(侍精神)依然是存活在一部分日本人心中,甚至在关键时期(比如二战时期)发生过重要作用。与此相对,中国的武侠文学影视作品中的“侠客”,大都远离权力的中心,对政治淡漠,甚至是一种反正统体制的民间存在。
至于您认为“日本电影中的武士更真实,接近普通人”的看法,想来应该与上面提到的“打斗场面”的表现手法有关。
此外,我不知道您是否观看过山田洋次导演的《たそがれ清兵衛(黄昏清兵卫)》《隠し剣 鬼の爪(隐剑鬼爪)》《武士の一分(武士的一分)》等三部作品,这些不同以往的武士作品,另辟蹊径,侧重描绘武士的家庭和日常。影片中的“武士”可以说是披着“武士”外衣的普通百姓。这些作品给我们提示了“武士”的“另类真实”。
原话题:我是日本东北大学电影学博士后张竑,关于日本电影及中日电影交流史,问我吧!
张博士您对岩井俊二了解多少?岩井俊二式的纯爱电影为什么在中国几乎看不到?
48
我对岩井俊二目前还没有做过专门性的研究,但看过他导演的《Love Letter(情书)》《リリイ・シュシュのすべて(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等影片。岩井影片中所表现出来的光、影和自然,常会让人有一种亲切感。这不知道是不是只是我一个人的感受。据我了解,岩井出生于仙台,直到高中都生活在仙台,而我现在就生活在他的故乡(笑)。关于他的多才多艺和思想深度等话题,网上都可以检索到一些言说,可以参考,这里就不赘言了。
另外,听说由岩井俊二执导的首部华语影片《你好,之华》已经在本月9日正式登陆国内各大院线。据介绍,该片延续了他的成名作《Love Letter(情书)》的纯爱风格,很值得期待。
至于国内少见岩井俊二式的纯爱电影,我对此问题没有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不能马上作出判断。是不是与强调“纯爱”的韩剧一直以来占有中国影视市场有关系,我也不敢轻易下判断。不过,这次《你好,之华》的上映,会是一次了解“纯爱电影”在中国市场受容情况的好机会。如果有兴趣,您不妨作一些后期的追踪观察。
原话题:我长期研究汉语拼音文献史,汉语拼音怎么形成的,问我吧!
山西和陕西,用拼音怎么区分?
41
#p#分页标题#e#
一般是通过标声调解决,山西shānxī,陕西shǎnxī。但在地名牌上或者在外文书籍中一般是不出现声调的。所以,现在将陕西作为地名时候拼作shaanxi。这么处理不是没有道理,是用了一个老的拼音方案“国语罗马字”。国语罗马字以增加或变换字母表示声调,an韵阴平an、阳平air、上声aan、去声ann。关于国语罗马字,可以在“澎湃新闻·私家历史”看《国语罗马字,精英阶层再造文明的失败尝试》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