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CT US
- 电话:025-85916650
- 预约上门:15851845757
- 邮箱:njof365@163.com
- 网址:www.njof365.com
- 联系人:孙先生
- 实体展厅:江宁区鄂尔岗路荆刘工业园
记者节,听记者们讲 办公家具信息网述采访中令人动容的瞬间
总有一些感动令人难忘!明天,是第十九个记者节,回望奔波采访的岁月,一个个难忘的采访瞬间总是那么温暖。
来听听新华日报的记者们在采访中“意外收获”的那些温情故事。
【朱秀霞】:
记得一个多月前的中秋节前夕,接到任务,要去开山岛采访新的守岛人。坐了大巴、换了小车、再换货轮,早上六点从南京出发,下午六点终于到了坐落在黄海里的开山岛。
晚饭后,坐在岛上的礼堂里,听着屋外的狂风暴雨,正准备采访两个新的守岛人汪海建和王绪兵,灯熄了,岛上陷入一片黑暗。
汪海建和王绪兵岛上检查了好几遍,有点抱歉地对我和另外一位同行说抱歉,“得等天好了,电工上岛来,才能来电。”我这时才得知,他们第一次上岛时,因为台风,岛上供给断了近一周,换班的人上不来,他俩下不去。他们每天靠清水煮挂面挨过了一周。
坐在黑暗里,听着他俩的讲述,不禁想到,那王继才夫妇三十余年的岛上生活又是怎么过来的?坐在黑暗无边的岛上,身处英雄所在的时空,我的内心被触动了。
“在现场”是记者的生命力,在现场遇到的感动,成了职业生涯弥足珍贵的“版面”。有些感动,是陌生人伸出的一只手。
2015年6月初,我到湖北监利采访长江“东方之星”沉船事故。下午五六点时,部门领导告诉我江苏有个幸存者可做独家专访。但辗转联系上时,才知大爷被转移到乡下一个宾馆,离县城一个多小时车程。外面下雨,天也黑了。等最后发完新媒体稿子,折腾回县城采访完另一名江苏幸存者家属,已近凌晨三点。
走出医院,外面大雨滂沱,见两个记者也在找宾馆,便相约一起。三个人挤在车里,绕着县城一圈又一圈,问了一间又一间酒店,都说客满。在最后决定回医院打地铺时,一个陌生男记者说他去和同事挤挤,匀了一间房给我。只是很遗憾,我现在都不知道那位在雨夜里让我有了栖身之地的同行叫啥名,但是那温暖的瞬间久久难忘。
【黄红芳】:
记者这一职业最吸引人的地方在哪里?不是可以认识很多人,也不是每天可以接触新鲜事,而是当你心生疲倦时,采访对象给你带来的一次次感动。
忙碌中,早已忘记了自己的生日。打开手机,跳出一段“生日快乐!希望你一直开心幸福下去!”——来自一位93岁的原新四军老将军李剑锋的生日祝福让人热泪盈眶。说来汗颜,我经常忘了李老的生日,李老却总是记得给我生日祝福。与李老相识于三年前一次采访。第一次见面,李老手拿pad,主动加我qq、微信,声如洪钟地给孩子们讲抗战经历,热心公益,始终关爱抗战老红军,根本感觉不到他已是一位耄耋老人。
“芳姐,你被我们机构评为优秀志愿者,我们有一件小礼物寄给你。”一天,接到南京协作者小翟的电话,不是约稿约采访,而是要送我一张和女儿一起参与他们机构活动纪念照。“你的宣传让更多人知道了我们,更多流动儿童知道了我们的存在,更多爱心人士加入我们的机构,谢谢你给了我们继续坚持下去的勇气!”如今,这张优秀志愿者的照片放在我的办公桌上,激励我继续关心流动、留守儿童。
“黄记者,我今年第一天从老家来南京工地上班,顺便给你稍来一只老家的老母鸡。”这是一位来自安徽籍民工高胜利的节后开工问候。春节前,老高因为工头欠薪11个月讨薪无果到报社寻求帮助。记者和老高一起寻访建筑工地、劳动监察、清欠办等,终于帮助老高在除夕前一天顺利拿到工钱。期间经历了各种推诿、白眼和等待,但当看到老高拿到工钱后那激动的泪水时,觉得一切辛苦都没有白费。
工作久了,生活慢慢趋于平淡,唯有那一次次感动,激励人继续前行。
【刘霞】:
三年前的一次采访,我跟一个特殊的群体结缘。他们的友好、热情、坚强,令人难忘。每每想到他们,心里都有一股暖流缓缓流过。
他们,是一群“不会说话”的人——聋人。但他们热情、自信,更加努力、容易知足。
#p#分页标题#e#上个周日的下午,在参加一场大学生公益活动时,我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扛着“大炮筒”跑来跑去,他就是我认识的第一个聋人:摄影师袁憬。
活动的现场,都是些活力四射的年轻人。袁憬置身其中,热情地招呼他们拍照合影、指导他们的站位。突然,袁憬的镜头对准了我。他啪啪按下快门,把相机拿给我、指着屏幕让我看。只见照片里的我弓背坐着,实在是不好看!原来,他是提醒我注意坐姿!我不由得挺直了背,收起下巴。他满意地点点头,镜头对着我“啪啪”又按几下。这一次照片里的我,精气神儿十足!
去年春天油菜花盛开的时候,我们曾组织一个去高淳采风的活动,那一次,有8位聋哑摄影师参加。其中一位老人家,头发已经花白,背着几十斤重的摄影装备,健步如飞!他叫周继太,76岁了。一天的拍摄活动,他们比被拍摄者更活跃,跑着拍、蹲着拍、趴着拍,看到合适的场景就开心地像孩子一样大声叫,招呼大家去拍照。
不久前,我去周继太家中采访。一进门,他让我坐沙发后就不见了。几分钟后,他端出一杯热呼呼的咖啡,放在我面前。拿出一袋糖炒栗子,倒在小盘子里,用手势示意我不要客气。
感谢这些“不会说话”的采访对象,让我收获温情与善意。
【白雪】:
“说了这么久,这瓶水给你喝吧”。2018年年初,在春运的南京站人工售票厅,农民工陈志刚将自己准备火车上喝的仅有一瓶水递给我,憨然一笑说,“我快上火车的时候再去买一瓶。”但在采访中我已经得知,急于回家过年却又节俭的他,要站10多个小时才能到站,他准备的“干粮”中,只有两桶泡面、一瓶水。
陈志刚是河南新乡人,在南京一家工厂从事洗衣机配重水泥块工作。当我赶到火车站,寻找采访回家的人时,看到了大厅一角坐在行李袋上的他。亲和的陈志刚站起来和我聊他的经历。陈志刚不会在网上买票,原本女儿为他买好了过几天回家的卧铺票,但提前几天放假、“归心似箭”的他立刻赶到火车站改签了无座票。最早的票在第二天清晨,因为往返工厂交通不便,打车要上百元,他决定在火车站凑合一晚。但他不言疲倦,反而很知足地说,“很多远地方的打工者没有票,有站票回家已经很不错了。”
在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提出对他的火车票、行李等拍照时,他没有一丝犹豫便说“好”。采访持续了近一个小时,结束时我的“谢谢”还未说出口,他却已连连致谢,还不停嘱咐我天气冷多注意保暖。这种不经意流露的善良与朴实,在寒冷的冬天,在人来人往、热闹嘈杂的车站,像一股暖流,带给我久久的感动。我们常用“愿你被世界温柔相待”祝福他人,但社会由人构成,温柔对待他人,方能被同等对待。在真诚的交流中,陈师傅的质朴与善良,有力诠释了这一容易被忽视的道理,带给我被陌生人温柔以待、信任的幸福。
【唐悦】:
曾经在一本游记中,看到过一种非洲荒漠的花——依米花,她默默无闻,很少有人注意。但是,依米花会用七年的时间在干燥的沙漠里汲取水源,一点点积聚养分,在完成蓓蕾所需要的全部养分积蓄后,绚丽绽放,且只绽放两天。
很多人的一生也是如此,那些看似弱小,看似一直在接受别人馈赠的生命身上,也有默默无闻的施予,也有刹那间的绚烂。
由于长期跑老弱病残类的民生新闻,曾与无数多舛的命运相逢。在采访的过程中,我往往会留出时间,听听他们“微不足道”的施予,以及想要施予的心声。这一段段可能并不能见报的倾诉,也许更能撞击人的心灵。
前不久,在一家养老院采访,遇到了一位93岁的老奶奶。老人很谦卑地认为,人老了以后就对家庭、对社会没有贡献了。在漫长的晚年时光里,老人都是依赖儿女和养老院照顾,说得最多的就是感谢。
不仅是时时刻刻将“谢谢”挂在嘴边,为了“证明”自己不是毫无用处,老人会送各种吃的东西给护理员,给舍友,给身边的人。
#p#分页标题#e#直到有一天,老人在院外被一个12岁的小孩骑自行车撞倒,眼睛、耳朵多处受伤。当肇事孩子家长忐忑地上门看望时,老人却反过来安慰素不相识的家长:“不用你们负责,我都这么老了,有什么事也没关系。你们年轻人忙,管好小孩,上好班,就是对我负责。”
在讲述这个故事时,老人很幸福,也很自豪。我竟莫名心疼和感动。施与他人,是她证明自己价值的一种方式。就如同,荒漠中的依米花一般。
【刘玉琴】:
今年重阳节以来,我一直在采访老年人群体,也时常被老人们的故事感动着。
在南京金川花苑社区,72岁的施益民老先生,虽然已从铁路部门退休多年,但一直热心社会事务,多年担任鼓楼区法院的人民陪审员,着实“老有所为”。施益民每天凌晨4点半就出门去公园锻炼,每天走路都在2万步以上,他说:“腿脚灵活,头脑不糊涂,才能给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在金陵石化老年大学丁玫老师的声乐班上,几位癌症手术化疗后的老人,坚持每周来上课练歌。他们虽然戴着假发,但精气神很足,唱歌时手捧曲谱,面带微笑,特别投入。经历了生死的考验,他们不愿沉浸在病痛里,而是选择沉浸在歌声里,显得那么乐观和坚强。
这些普普通通的老人,经历了各种风雨,走到了人生的暮年,却依然让人感觉到美好。
文字:朱秀霞 黄红芳 刘霞 白雪 唐悦 刘玉琴
策划:宋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