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CT US
- 电话:025-85916650
- 预约上门:15851845757
- 邮箱:njof365@163.com
- 网址:www.njof365.com
- 联系人:孙先生
- 实体展厅:江宁区鄂尔岗路荆刘工业园
“万维网之父”年过花 系列办公家具甲踏上创业之旅,皆因对
“万维网之父”年过花甲踏上创业之旅,皆因对互联网现状的震惊和失望
2018-11-09 14:08 来源:DeepTech深科技 开发 /公司 /科技
原标题:“万维网之父”年过花甲踏上创业之旅,皆因对互联网现状的震惊和失望
万维网之父
2016年图灵奖获奖人
Tim Berners-Lee 爵士
确认出席 EmTech China 2019 全球新兴科技峰会
万维网如今已诞生 29 年,全世界的网民数量将超过一半以上人口,这标志着 Web 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对于很多人来说,互联网带来了诸多便利,已经他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但是,有一个人对当下的互联网非常的不满意。他就是当代互联网的奠基人、“万维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蒂姆)。由他发明的万维网已经成为了当今互联网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他也因为这一成就获得了 2016 年的图灵奖。
图丨蒂姆·伯纳斯·李(来源:Wikipedia)
蒂姆近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对互联网渐渐被大公司掌控、承载数据越来越中心化,而用户对个人信息几乎没有任何掌控力的现状,一度感到“极为震惊”(“devastated”)。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最典型的莫过于 Facebook 将八千万用户的数据泄露给政治研究公司 Cambridge Analytica 的案例。
但现在,改变这个现状的决心也成为了蒂姆继续留在互联网行业奋斗的动力。在 11 月 5 号于里斯本举行的 2018 互联网峰会上,蒂姆就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概念:“互联网契约”,重申“互联网是一个自由平台、保护网络环境是每一个人的责任”的原则。目前,谷歌、Facebook 与法国政府等 50 多家企业机构已经签署了“互联网契约”。
今年更早时候,63 岁的蒂姆还踏上了创业之旅,成立了一家致力于推动互联网“去中心化”的公司 Inrupt 。在蒂姆的这种努力之下,我们将有望见证新一代互联网传奇的诞生。
基于对互联网现状的不满,花甲之年领导 MIT 团队搭建全新项目“Solid”
1989 年,蒂姆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 Web 服务器和第一个 Web 客户机。虽然这个 Web 服务器在现在来看非常简陋,但它实实在在是一个所见即所得的超文本浏览/编辑器。
直到那一年的 12 月,蒂姆为他的发明正式定名为 World Wide Web,这就是如今我们所熟悉的每个网页地址中的“WWW”。后来,美国著名的信息专家《数字化生存》的作者尼葛洛庞帝教授回忆起那一年,直接评价它是 Internet 历史上划时代的分水岭。
而如果蒂姆后来没有选择开源万维网的源代码,那么当今世界超级富豪榜绝对有他的位置,可是,属于全人类的互联网就不会那么快就能到来。
就在 1991 年,蒂姆发布了万维网的源代码,当时万维网还是个用超文本软件(Hypertext)连接数据和文件的信息系统,而业内存在其他系统,实现的功能也类似,但让万维网脱颖而出的正是它的通用性——只要有台能连网的电脑,任何人都可以登上万维网,并在源代码的基础上做自己想做的改动。
蒂姆当时就坚信,万维网应当和专利、收费、会员、权限等名词划清界限。这样,用户才能设计或使用自己心仪的产品。
其实,蒂姆早已不满足万维网框架。早在 1998 年,他就提出了语义网(或语义万维网)的概念。在我们每天用到的万维网中,网页被链接连接起来,所以计算机可以理解网页和网页之间的关系。但是,网页里面的内容机器就无法理解了。在语义万维网中,出现在网页上的词汇和概念也能成为让计算机理解含义的基本单位。例如,在语义万维网的框架下,如果同一名老师在两个不同的学校都开设了课程,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获得这位老师完整的课程表。但是在现在的万维网框架下,如果两个学校的网页结构很不相同,这点就很难让机器自动化地做到。
#p#分页标题#e#虽然语义网的观念很吸引人,但是因为协同困难,工程化不足等因素,相关的一系列标准并没有被全社会,特别是大公司接受。2012 年,谷歌提出的知识图谱其实和语义网在概念层面上相同,但实施规模和方式却和蒂姆当初的设想不可同日而语。对蒂姆来说,某个公司的某个系统和功能可能并非最重要的事情,他更关心可以改变整个社会的基础设施改进。
在万维网建立初期,它是真正“去中心化”的——自由、开放、不受制于任何公司或个人。但随着网民数量快速增长,谷歌、Facebook、亚马逊等公司开始研究如何通过采集并分析用户上网记录来牟利。
图丨蒂姆与万维网(来源:World Wide Web Foundation)
蒂姆于 2009 年创立的万维网基金会(World Wide Web Foundation),去年就赞助了一项研究 Facebook 算法是如何控制用户收到的新闻和消息的科研项目。蒂姆也希望能借助此类研究,找到能在根源上撼动网络现状的方法。
他预测,今年 11 月,互联网用户将达到 40 亿,相当于全世界一半人口。这将是个重要的节点,因为对于那些由于条件落后,才刚拿到上网资格的新用户来说,现在的网络环境只会让他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丢掉对个人隐私和数据的控制权。
因此,蒂姆这几年正在领导其 MIT 团队搭建一个名为“Solid”(Social Linked Data 社交关联数据)的项目。
按照蒂姆的设想,Solid 会延续当年属于万维网的那种“去中心化”特质,这种特质简单概括来说,就像蒂姆曾在 1998 年表示的那样:“如果互联网技术当初是所有制,而且全部归我本人控制,那它可能永远都不会普及。有关互联网的决定从一开始就是让它成为一个公用的开放式系统。当你要保证这种公用性时,你就不能将它攥在自己手上。”
蒂姆认为,直到今日,网络发展已达到了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一场积极而态度坚决的变革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但是,今天的这个世界又与当时有了很大不同,那么,蒂姆这段于其花甲之年开启的“大冒险”,究竟能否重现当年的改变世界的魄力?
创办新公司,让用户管控自己的数据
Solid 项目基于 Linked Data(关联数据)原则以构建去中心化 Web 应用,其中,用户数据将分纳入多个“容器”,以此实现用户对数据归属的精确控制。简单来说,即能够实现将数据与应用分离,将数据与应用分离,数据存储在 POD(Personal Online Data 个人在线数据)上,应用访问数据需被授权。
为推进 Solid 项目,蒂姆和 John Bruce 共同创办了 Inrupt 公司。就在今年的 9 月 28 日,在 Inrupt 官网发表了一篇博文,详细阐述了 Solid 所承担的去中心化互联网的使命,也透露了更多这个项目的信息:在这个平台上,用户可以给自己的上网记录设置访问权限。根据蒂姆发布的博文,这个平台会有不一样的地方,这样他们就能管控自己的数据能被用于何种目的。
蒂姆认为,数据应该赋予我们每个人权力,而且“这是下一个网络时代成功的根本”。因此,Solid 的开发遵循“数据赋予个人权力”的原则。
试想一下,你当前所有的应用程序都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协作,相互构思,来丰富和简化你的个人生活和工作。这被蒂姆认为是 Solid 产生的创新、智能和创造力。
尽管这个项目并未得到太多的关注,但是,让蒂姆感到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 IT 工程师或爱好者加入了完善 Solid 的行动,这其中不乏他本人的忠实粉丝。
#p#分页标题#e#同时,世界各地的去中心化运动也如雨后春笋:在印度,一群去中心化的“激进分子”成功阻止 Facebook 开放一项看似惠及全印度大部分人口、实则将控制他们上网权利的服务;在德国,一位年轻的程序员搭建了去中心化版本的 Twitter;同样,在法国,一个名为 Peertube 的组织发布了去中心化版本的 YouTube……
但蒂姆也清楚地意识到其中的障碍。重新将网络去中心化,必定比起初搭建它时难,因为会触及很多大利益群体。互联网这个曾经承载着全面公用性愿景的产品,现在已经被提供中心化服务的科技巨头们掌握了实际控制权。它们通过推出数字媒体、搜索引擎以及社交网络等产品,并辅以高质的使用体验,成功地将用户“绑定”。同时,快速积累的用户数据和日渐高效的广告投放,保证了这种商业模式的完美运行。
集中掌握数据,并用于商业目的的确给市场带来了丰厚利益。比如说,即便曝出泄露用户数据的丑闻,Facebook 在今年前三个季度还是净赚了 119.7 亿美元。
不过,也有好消息。近年来,在民众的谴责和媒体的施压下,大科技公司已开始松动,并公开表示愿意保护用户隐私。马克·扎克伯格在四月份参加国会听证会时表示:“我一定将这件事(用户数据安全)带往好的方向。”谷歌最近也为 Gmail 增添了新功能,该功能可以让用户选择自己的邮件在何种条件下才能被转发、复制、下载或打印。
此外,各国政府也开始颁布惩治数据滥用的政策。去年,欧盟就以“操纵网上购物”为由罚了谷歌 27 亿美元。今年的新条例将强制要求谷歌等科技公司在采集或使用数据前必须征得用户同意。
马克·扎克伯格当初创造 Facebook 时没想过要影响政治活动,Twitter 的创始人也没想过会给特朗普的竞选推波助澜。这正是为什么蒂姆相信这场去重新中心化的革命定会成功:公众对现状的认识不断加深,加入去中心化运动的技术人才逐渐汇集,终将打破目前看似牢不可破的态势。
在万维网基金会网站上发布的一封公开信中,他这样写道:“即使网络的问题再繁杂、再根深蒂固,我们也可以将它们视为一个个 bug。一个根源是由人创造的代码的问题,一定同样能被人解决。”
但是,今天的这个世界又与当时有了很大不同,那么,蒂姆这段于其花甲之年开启的“大冒险”,究竟能否重现当年的改变世界的魄力?你所有的疑问将在北京举办的 EmTech China 全球新兴科技峰会上得到解答。
-End-
图 | EmTech China 2018 峰会现场
在 2018 年 1 月的 EmTech China 全球新兴科技峰会上,40 余位世界顶级的科技领袖、35 位青年科技精英组成的最强科技布道天团,为出席会议的 1500 位观众带来了他们有关全球最前沿科技的精彩解读。
2019 年 1 月 19 日至 21 日,EmTech China全球新兴科技峰会即将再度在京城启幕。本次会议无论从嘉宾阵容、会议规模、会议持续时间、内容设计上都将大幅提升!我们的目标很简单:将 EmTech China 打造成中国最顶级的科技盛事!
由于上届 EmTech China 2018 门票销售太过火爆,DT 君不得不提前一个月关闭注册通道。为了保证大家不会错过 2019 年初的这场“科技盛典”,DT 君这次提前开放了参会注册通道,以让大家有足够的时间来准备为自己的科技知识体系“付费充值”。
点击上图购票,参与全球新兴科技峰会
截至目前,首批 23 位重磅嘉宾已确认出席,他们将分享本年度最有价值的科技前沿内容。接下来数周内,更多重磅嘉宾将陆续公布。
改变了世界的“万维网之父”
1989年,同时在 CERN(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任职期间,麻省理工学院调查员Tim Berners-Lee提出了万维网的初步构想。1990年,他设计制作出世界上第一个网页浏览器。1990年12月25日,他成功利用互联网实现了HTTP客户端与服务器的第一次通讯。众所周知,万维网已经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深远、最广泛的传播媒介——其发明让全世界的人们得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史无前例的沟通和交流,也是上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Tim Berners-Lee 是 2016 年图灵奖得主,曾被《时代》杂志评为“20 世纪 100 名最伟大人物之一”,在产业领域也拥有极高的声誉。
助苹果A4芯片封神的芯片大神
#p#分页标题#e#这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天才架构师曾经两度进出 AMD,曾带领苹果走上使用自研芯片的道路,曾在特斯拉负责其 AI 芯片研发:他在 CPU 两巨头之间的辗转,以及在 PC 处理器、移动处理器、AI 芯片间的切换,并最终成就了他在全球芯片产业中“侠之大者”的尊崇地位。
今年 4 月,英特尔在其官方新闻中心发布了Jim Keller 将以高级副总裁的身份加入的消息,他将主要领导和负责英特尔的系统芯片的研发集成。外界猜测,Jim 的加入可能会为服役多年的 x86 架构带来新的基因。
自动驾驶领域最有发言权的CEO
Aurora Innovation 可谓集结了全球自动驾驶领域最有话语权的头脑:这家成立于 2016 年的公司,其三位创始人分别是谷歌自动驾驶项目前负责人Chris Urmson 、特斯拉 Autopilot 项目前负责人 Sterling Anderson 和 Uber 自动驾驶前负责人 Drew Bagnell。
其中,创始人 Chris Urmson 于 2009 年加入谷歌,又在 2013 年从 Google X 实验室创始人之一的 Sebastian Thrun 手中接过主管一职,带领团队攻关自动驾驶,帮助谷歌的无人车积累了 180 万英里的行程。这位自动驾驶领域先行者的工作经历已经超过 10 年,其技术、实战经验业内少有人能与之匹敌。
他是“百年老店”转型的 AI 领军人物
对于年轻一代,通用电气(GE)和谷歌、Facebook 这些公司相比可能并不是那么的炫酷。然而,飞机的发动机、医院的核磁共振设备、火车机车都是由通用电气制造的,它们的产品每一天都在改变人类的生活。
在 GE 对未来的展望中,AI 的应用正在成为其规划的重中之重,其中的领军人物正是其软件研究全球副总裁 Colin Parris。他正在 GE 带领一支团队将计算机视觉与深度学习配对,利用人工智能对机器进行优化操作。带领一家拥有超过 120 年历史的企业突破自身瓶颈,Colin Parris 和 GE 的科技故事诉说着过去,也预示着未来。
将开源精神坚持到底的区块链领袖
他被《纽约时报》评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区块链领袖”。区块链正受到全世界前所未有的关注,其中一个开源项目在业内几乎无人不知,那就是 Linux 基金会旗下“超级账本”(Hyperledger)。而管理这个全球金融科技领域的“梦之队”的人,正是万维网奠基人之一、传奇开源鼻祖 Brian Behlendorf。
他曾主导开发了当今最流行的网页服务器 Apache Web Server ;如今,Brian 正在全身心地投入到“超级账本”项目中,加速区块链软件和系统的开发,继续延伸区块链的边界。
自然语言处理全球顶级专家
Dan Roth 博士是宾夕法尼亚大学计算机和信息科学系的讲席教授。他曾与研究团队开发 JBJava 编程语言,被研究界广泛使用。他的研究通过机器学习和推理的方法帮助机器理解自然语言。2017 年,他因“在自然语言理解、机器学习和推理领域中做出重大的概念和理论创新”而获得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IJCAI)颁发的约翰·麦卡锡奖。
Dan Roth 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曾在伊利诺伊大学担任教授。他也曾开发出 SNoW 等多种应用广泛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
硅谷VC决策背后的最强智库掌门人
硅谷的 VC 们如何寻找科技领域的独角兽?有一个数据智库最懂他们,那就是由 Anand Sanwal 创办的 CB Insights。
早些年创投兴起时,无数的创投机构对于创业公司的数据十分饥渴。就如同美国曾经淘金热的卖铲商人一样, Anand 嗅到了其中巨大的商机。不过,他选择另辟蹊径,专注于提供垂直领域的热门数据。如今,CB Insights 已俨然化身成“独角兽领域的彭博社”,甚至连《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这样的顶级媒体,都在引用他们生产的数据报告。
全球最“性感”数据科学社区创始人
#p#分页标题#e#谷歌在 2017 年收购了大量的初创公司,但是有一起收购案例惊动了整个人工智能界。那就是买下全球最大数据科学社区、数据竞赛平台 Kaggle 。
数据显示,Kaggle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有超过 85 万的数据科学家用户。当下的数据人才争夺战,Kaggle 绝对是全球各大企业最不能错过的高地。不仅仅是企业,国内外不少顶尖高校也会把 Kaggle 作为培养和衡量学生专业能力的途径之一。Kaggle 凭借其开创性的“数据科学运动”,成功连接企业需求、数据和数据科学人才。这里,集结了全世界最顶尖的数据科学家,并搭建起了含金量颇高的全球数据科学家网络。
全球企业数字化转型领军者
Beena Ammanath 是全球数字化转型大潮中的一位杰出女性领袖,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数据科学及物联网领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所从事过的行业也非常广泛,包括电子商务、金融、市场营销、电信、零售、软件开发等。在加入慧与科技(HPE)之前,她曾在 GE、汤森路透、英国电信、美洲银行等公司担任高管职务。
目前,她在慧与科技主管大数据、人工智能及技术创新等部门。此前,她在人工智能领域也取得了诸多成就,包括创立 AI 非营利机构 Humans For AI、撰写并出版《人工智能改变商业》(AI Transforming Business)。
计算机安全教母欲创造区块链“绿洲”
Dawn Song 的名字享誉全球计算机界。她曾是“麦克阿瑟天才奖”、“古根海姆奖”、“美国斯隆研究奖”、“ AMiner 最具影响力学者奖”的获得者,并于 2009 年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09 年“ 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全球榜单。她在业内更广为人知的一个身份其实是“计算机安全教母”。
她最新的创业项 Oasis Labs 目同样集结了一批颇具学术实力背景的人团队成员分别来自隐私、安全、分布式系统、AI 等领域。这家初创公司近期公布,它已筹集 4500 万美金,并且也是首个得到安德森·霍洛维茨基金(Andreessen Horowitz)新设立的 3 亿美金加密货币基金支持的项目。
比特币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人
你可以不了解密码学,可以没听说过“去中心化”,可以分不清楚公链和私链的区别,但是你一定听说过比特币,而且你很可能知道现在一个比特币要六千美元以上,那么比特币和比特币基金会又有什么关系呢?
Patrick Murck 作为比特币基金会的联合创始人,曾参与过数家金融科技创投企业,并作为企业家、顾问、律师等角色贯穿在整个金融科技产业链中。他同时也是哈佛大学网络与社会中心的研究员,从事比特币、分布式账本和智能合约的法律法规应用研究。2017 年他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任命为金融科技高级顾问委员会委员。
摩擦纳米发电机之父
罗马当地时间 2018 年 7 月 23 日,鉴于其在可再生能源和储能方面的科研成就,来自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王中林教授被授予埃尼“前沿能源奖”,是迄今为止第一位获得埃尼奖的华人。埃尼奖(Eni Award)是世界能源领域最权威、最负盛名的奖项,与计算机界的图灵奖、数学界的菲尔兹奖及沃尔夫奖等并称为领域性的最高奖项。
王中林教授开创了纳米结构压电电子学和压电光电子学等领域,对纳米机器人、人-电界面、纳米传感器、LED 技术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英伟达医疗业务掌门人
2018 年 9 月,英伟达发布 Clara 平台,该平台正是为了解决老旧设备难以快速执行应用程序的问题,通过将这些仪器连接到英伟达 GPU 服务器,来提高其处理速度。比如用于 CT 和 X 光的迭代重建算法,或者用于 MRI 的压缩感知算法,都可以通过 Clara 平台在服役十年的老旧设备上运行。
#p#分页标题#e#Kimberly Powell 女士作为英伟达负责健康医疗的副总裁,将在 EmTech China 2019 上解读作为计算机芯片巨头的英伟达对虚拟影像超级电脑的展望,及其如何将人工智能结合到生物医疗领域,促进人工智能医疗的未来图景。
F1 赛车电池王开启“桌面金属”时代
工业革命时,工人彼此独立地在不同机器上工作的流水线式生产,让工厂实现大批量制造;如今,一度大热的 3D 打印技术具备了改变制造业的可能,但是又面临着价格高昂、潜在安全隐患及质量粗糙等问题。
Desktop Metal(桌面金属,后称DM)找准了制造业背后的商机,聚焦金属 3D 打印,致力于实现工程师办公桌案头打印金属原型的想法,提供“端到端金属 3D 打印方案”。DM 最新产品不负众望,可以实现快速、低成本、大批量的金属原型生产。作为DM的CTO,Jonah Myerberg 曾效力于 A123 System ,领导专注于高性能电池开发的赛车运营部门,其所研发的产品被大多数 F1 车队(如梅赛德斯奔驰、红牛等)采用。他还曾任保时捷车队的赛车工程师。
便携式基因检测技术推广者
被看好的基因测序市场前景,让许多公司希望可以从中分一杯羹。2009 年,占有基因测序市场近 70% 的 Illumina 与牛津纳米孔(Oxford Nanopore)宣布结成战略联盟。2012 年牛津纳米孔发布了世界首台便携式基因检测仪 MinION,但在发布几个月后,牛津纳米孔发现芯片有严重的设计缺陷,不得不又花了两年时间来改进。2013年,Illumina 经过评估,终止了与牛津纳米孔的合作;并于2016 年 2 月起诉牛津纳米孔使用的纳米孔侵犯专利。这场专利战也被戏称为基因测序领域的“苹果大战三星”。
这位曾经的 Illumina 副总裁,现在的牛津纳米孔副总裁将如何解读更多基因测序界技术突破及其背后的故事,以及纳米孔测序技术的颠覆价值,和牛津纳米孔未来将在中国的布局蓝图,关注基因测序的你,将可以在 EmTech China 2019 全球新兴科技峰会上找到答案。
孙正义寄予厚望的生物公司技术掌门人
2016 年,孙正义领投了一家生物技术初创公司,有人说他的的这次投资,是试图在未来的生物技术时代谋得一席之地。这家公司就是合成生物学领域著名的初创公司 Zymergen,主攻方向是用于工业发酵的基因工程细菌的开发。
Aaron Kimball 现任 Zymergen 的 CTO,主要负责搭建数据架构、计算生物学和机器学习分析,以及用于基因工程驱动的自动化机器人系统。想要见证合成生物学可能引起的颠覆性影响,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Zymergen 的 CTO Aaron Kimball 怎么说。
全球最大卫星通讯网络“织网者”
智能手机普及的时代,我们在 3G、4G 甚至 5G 的网络中畅游,但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并非世界每一个地方都可以享受到互联网所带来的便利。而 OneWeb 公司试图在近地轨道部署 900 颗小型卫星,并组成一个互联网卫星网络,使全球范围内的用户都可以通过小巧、低成本的用户终端与卫星连接,以此来接入 3G、LTE、5G 和 WiFi 网络。至今为止,OneWeb 已经累计融资超过 17 亿美元。
Vikas Grover 先生现任 OneWeb 公司 CIO,主要负责开发和运营公司的地面网络、平台、客户服务及公司安全。他将亲临 EmTech China 全球新兴科技峰会现场,讲述其小型卫星计划,以及将如何通过技术弥合“数字鸿沟”。
他正在创造治愈癌症的“中国机遇”
随着一种名叫 “CAR-T” 的生物技术的横空出世,乔布斯未了的心愿有望实现。近几年,CAR-T 疗法已在肿瘤学领域掀起了一场风暴,在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方面展现出了强劲疗效。而在中国,有一家公司正在全面推进 Kite Pharma 获 FDA 批准的第一款产品 Yescarta 的技术转移、制备验证等工作,希望早日为国内淋巴瘤患者带来全球领先的治疗手段,那就是复星凯特。
#p#分页标题#e#得益于复星凯特 CEO 王立群和他的团队,Yescarta 将有可能成为第一个在中国实现转化落地获批的细胞治疗产品。王立群曾于美国宝洁、百时美施贵宝、阿斯利康和葛兰素史克在中国研发中心的重要管理岗位上任职近 20 年,在美国和中国的生物制药领域拥有丰富的研发技术和管理经验。
他创造了集众多编程语言优势于一身的Julia
2018 年 8 月初,随着的 1.0 版本发布的消息确认,一门名为 “Julia” 的高性能动态编程语言一夜之间刷爆了朋友圈和 GitHub。这个编程语言的新版本将 C 语言的速度、Ruby 的灵活、Python 的通用性前所未有地结合在一起,支持并行处理,易于学习和使用,尤其适合科学和工程计算。
正是基于对现有编程语言兼容性、速度等等的“不满”, Viral Shah 和团队员选择了创造一门新的编程语言 —— Julia。想要了解 Julia 语言的现状、应用前景及几位创建者未来的努力方向,Viral Shah 博士会在 EmTech China 2019 现场呈献给各位。
穿越太空的星际采矿师
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行星资源公司(Planetary Resources)是当前太空探索的领军者,其创始人是在航天领域有着多年经验的亿万富翁埃里克·安德森(Eric Anderson)和奇点大学联合创始人彼得·戴曼迪斯(Peter Diamandis);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担任公司顾问,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维珍集团的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腾讯公司的马化腾也是其投资人。
Chris Lewicki 现任行星资源公司总裁兼 CEO,主要负责公司使命和愿景的战略发展,同时作为技术中坚领导公司运营。被NASA 两次嘉奖并以他的名字命名小行星,Chris Lewicki 将带领来自 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JPL)以及波音等航天巨擘的员工,挖掘太空时代的万亿财富 。
太空科研民主化先驱
创办于 2009 年的 NanoRacks 公司业务涵盖遥感技术、微小卫星和立方星部署、空间站气闸舱和空间实验器材改造等等,拥有诸如“首个商业化国际空间站卫星部署系统”、“首个商业化的气闸舱”等桂冠,通过其系统部署的卫星也已经超过百余颗,目前还在火箭末端燃料箱改造、自建空间站等领域进行探索,并获得了 NASA 的商业合同。
在找到了一条成功的太空商业化之路之后,NanoRacks 也不忘在太空科研普及方面做出努力,其创办了一个低成本的太空科研平台 Dreamup.org,目前已经成功实施了上百个科研试验项目。作为 NanoRacks 的 CTO,Mike Lewis 主要负责公司的科学、技术和工程方面,以确保满足用户对空间的商业需求。
让每个人都得到来自太空的数据
中村友哉(Yuya Nakamura)博士于 2008 年创立了 AxelSpace 公司,并担任 CEO 至今。目前该公司已经向太空发射了数颗微型卫星,主要用来收集气候信息。在接下来的几年内,该公司将搭建一个由 50 颗卫星卫星组成的网络 AxelGlobe ,并向大众开放其数据 API 接口,让每一个人都能获得来自太空的珍贵数据。
中村友哉博士在学生时代就参与了纳米卫星及全色遥感测绘仪的技术开发工作,并获得日本东京大学博士学位。
他主导了全球银行业首笔基于区块链的贷款
José Fernandez Da Ponte 目前担任拥有 160 多年历史的西班牙 BBVA 银行的执行副总裁,并全面负责这家老牌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他的具体工作则是通过最新的科技来解决目前金融行业所遇到的最紧迫的问题,同时开创全新的机遇。在他的领导下,BBVA 最近刚刚完成了震惊金融科技领域的一件大事:完成了全球首笔通过区块链技术发放的贷款,贷款额高达 7400 万欧元,而整个流程只花了短短的几个小时。
在加入 BBVA 之前,José曾在诸多知名公司担任高管职务,包括 Paypal、Quercus 股权投资,以及麦肯锡。José毕业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并获得金融硕士学位。
点击上图,参与全球新兴科技峰会
今天,我们向您发出这封邀请函,邀您进入我们的世界,与全球最强的大脑们思想碰撞—— EmTech China 2019 全球新兴科技峰会。
#p#分页标题#e#EmTech China 2019 全球新兴科技峰会商务合作、媒体合作现已全面启动,如果您想与我们在新兴科技的舞台上产生碰撞,请在对话框回复“合作”与我们沟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