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CT US
- 电话:025-85916650
- 预约上门:15851845757
- 邮箱:njof365@163.com
- 网址:www.njof365.com
- 联系人:孙先生
- 实体展厅:江宁区鄂尔岗路荆刘工业园
身不由己朋友圈: 市办公家具生活被社交绑架?
这里的文字没有浮华,没有空谈,没有“标题党”。信息轰炸的网络时代,我们只希望安静记录身边的故事,关注冷暖人生,带你触摸社会的体温。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1月22日电 题:身不由己朋友圈:生活被社交绑架?
作者:杨雨奇
2011年,微信出现,2012年,微信有了朋友圈。如今,朋友圈已是中国网民使用率最高的社交应用。
手机在手,中国人的社交方式悄然变化。点赞或转发,群聊或分组,屏蔽或拉黑……朋友圈重构着人们的处世哲学。
有人说生活被社交绑架,有人说私域和公域难分,还有人干脆说朋友圈里没朋友。
地铁上的低头族 图文无关 任东 摄
演
11月13日凌晨3点,夜深霾重,周小楠在北京的出租屋里,把一首90年代的老歌《笨小孩》发上朋友圈,这一天,她过得很累。
从事媒体工作的她,生活常陷落在出差的路上和写稿的电脑前。13日夜里,刚从湖南飞抵北京的她,到家已是凌晨2点。
躺在床上,周小楠拿起手机,想在朋友圈吐槽工作的压力。但没等朋友圈刷完,这个念头就打消了。
从点着灯的写字楼,到发着光的显示器、甚至夜幕下的路灯,办公桌上的咖啡,深夜的朋友圈里,周小楠发现至少有3个微信好友在发图证明自己工作到很晚。
周小楠的朋友圈里好友吐槽工作辛苦
“晒加班会不会让领导觉得矫情,会不会被同事说是戏精,会不会让老家的父母担心?”周小楠说,若是倒回去几年,自己不会为发一条朋友圈思前想后,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她开始觉得朋友圈更像一个秀场,出来“走两步”的时候要顾忌方方面面。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有时候朋友圈也是。”凌晨的周小楠选择寄情于歌。
她只顺手把耳机里那首《笨小孩》发上了朋友圈,再写上那句她欣赏的歌词:“往着胸口拍一拍,勇敢站起来,不用心情太坏。”
陈青生活照 受访者供图
赞
很多人把朋友圈里的一类友谊归为“点赞之交”。
用周小楠的话说,“你发一条朋友圈,他们就能给个秒赞,但关上手机,你却连对方是谁都想不起来。”
这种不真实感的友谊让周小楠觉得朋友圈里的自己很孤独:即便在微信列表里躺着924位好友,一条朋友圈能收到的评论和点赞也不计其数,但想要找人促膝长谈时,才发现真朋友不过二三。
当然,点赞也是一种社交。
陈青是深圳一家地产公司的职员,初入职场的时候,为了能尽快和同事打成一片,她总是会有意识地为他们的朋友圈点赞。
“哪怕对方转发的文章我都没点开看,刷一遍朋友圈,差不多要送出去十来个赞。”
为人情点赞,在陈青眼中已是朋友圈的既定法则。只要混迹于斯,就无一例外:赞领导转发的深度美文、赞同事晒出的精修自拍、赞客户挂出的行业资讯……哪里有人情,就去哪里点。
如今,陈青已经离开了那家地产公司。社交圈子换了,过去那些必须要点的赞,如今也终于不必了。
安欣在仔细看着手机 受访者供图
晒
有人说,刷一遍朋友圈,比看一部连续剧更为精彩,晒脸、晒娃、晒美食、晒风景、晒方向盘……指尖上的朋友圈,变成了包装自己人设与标签的舞台。
关于朋友圈,网络上流传着一个数字:每个人平均每天打开朋友圈的频率在15次以上。而这个频次,与安欣刷朋友圈的频率相比,还相差甚远。
今年19岁的安欣是北京一所名校的大学生,常说自己是朋友圈重度依赖者。打开安欣的朋友圈,能看到她与闺蜜逛街、与男友约会、去旅游的风景、吃大餐的菜谱……
而发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挑选照片,裁剪、调色、修容……处理完9张照片,耗时40分钟有余。
有时候一天之内,这样的9宫格晒图模式,安欣能发好几拨。但安欣乐此不疲,因为有满屏的点赞和留言。“被关注,能让我愉悦。”安欣说。
安欣在朋友圈晒出食物和自拍后收获很多点赞 受访者供图
晒得太多,安欣的刷屏也会让微信好友难以接受。生活中,同学秦桦是安欣非常好的朋友,但是秦桦的朋友圈已经屏蔽了安欣。
“我不明白把自己的生活剪辑在照片里,再晒出来给过客评头论足的意义何在。”秦桦说,他们的生活真像照片里一样吗?
广告路牌鼓励路人别做低头族 图文无关 泱波 摄
转
朋友圈里,转发是一种态度,但是有些转与不转,有人在纠结。
李浩是北京一家公司的中层,也是一个4岁孩子的爸爸。
儿子班主任发在家长群的育儿心得、领导扔在工作群里的鸡汤文章,亲戚放到家族群里微商广告……转还是不转,成了李浩的难题。
“同事们都在转,你说你转不转?家长们都在转,你说你转不转?三姑二姨都在转,你说你转不转?”李浩说,转发也要被人际关系绑架。
如今,李浩的朋友圈被他设置得“四分五裂”。在每一次不得已的转发前,他都要在标签分组里挑挑拣拣,斟酌对谁可见,对谁不可见。
发布朋友圈前能选择可见人群
“既然叫‘朋友圈’,为什么还得让朋友不可见?到底是朋友出了问题,还是朋友圈出了问题?”李浩不明白。
最近,李浩已将朋友圈设置为“仅三天可见”。除了那些不得不发的东西,他已不再花精力去刷朋友圈。
李浩想把更多重心放在生活里,陪亲朋吃饭,和好友见面聊天,他想把自己的社交回归得更原始一些,也更简单一些。
“真不知道,还能不能回到从前。”李浩说。(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