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CT US
- 电话:025-85916650
- 预约上门:15851845757
- 邮箱:njof365@163.com
- 网址:www.njof365.com
- 联系人:孙先生
- 实体展厅:江宁区鄂尔岗路荆刘工业园
35年后 他坐在同样 质量最好的办公家具的位置留下这张照片
1983年1月,运十到新疆乌鲁木齐试飞,杨作利坐在经济舱第一排,留下了一张照片。
2018年的夏天,杨作利来到运十停放的地方,时隔35年,再一次坐在了同样的位置。
1980年9月26日,运十飞机实现首飞。运十飞机记录了一段永不放弃的历史,更展现了一种永不放弃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大飞机事业中历久弥新。
在运十飞机首飞38年后,飞宝找到了一位曾经参与过运十项目的航空人——原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所长杨作利。前不久,杨作利来到中国商飞祝桥基地停放的运十飞机前。虽已年过七旬,但步伐依然矫健。他踏上舷梯,迈进阔别30多年的飞机机舱,忽然像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迫不及待地向飞宝介绍起了运十机舱内大大小小的设备设施,讲述他与这架飞机的一个又一个故事。
运十飞机推出总装厂房
能设计飞机,有地方睡觉,就很满足了
“当时的说法是,上海造飞机,全国来支援。”杨作利告诉飞宝,运十的研制虽然在上海,却是动员了全国的力量。而他算是最早一批来到上海参与项目的人员:“1970年9月,我从空军第605研究所第一批奉命调到上海,参加708工程研制,所以当时我开玩笑说:‘708工程,我是709。’”
当时的上海,航空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被指定造大飞机的五七零三厂,只是一家小飞机的修理厂。设计人员不断地从祖国各地来到这里,但是连起码的办公场地都没有。
“我们第一批来到这个地方有100多人,没有足够的办公室,也没有睡觉的地方。我们就在五七零三厂仅有的少量办公室里办公,在职工食堂里办公,甚至在小飞机的包装箱里设计我们的大飞机。”杨作利告诉飞宝,研制运十的人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满怀豪情来到上海,心潮澎拜,兴奋不已,“我们当时说,只要能放下一张办公桌,我们就办公,只要能放下一张床,我们就睡觉。”
杨作利清楚地记得,自己曾经在龙华机场的职工食堂里住过。“这个食堂用三层板,隔出来一间间小房间,每个房间七八个平方米。我们就在那里睡觉,隔壁说话我们都能听得见。但是有地方睡觉,能设计飞机,我们已经很满足了。我们戏称那里叫幸福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