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CT US
- 电话:025-85916650
- 预约上门:15851845757
- 邮箱:njof365@163.com
- 网址:www.njof365.com
- 联系人:孙先生
- 实体展厅:江宁区鄂尔岗路荆刘工业园
让更多上党老 淘宝网办公家具物件焕发新生
提到上党堆锦、黎侯虎、响铜乐器,相信每个长治人都不会陌生。随着我市非遗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那些在记忆深处甚至有些被遗忘的传统民族民间文化又再次回到我们身边,更加活跃了起来。长治非遗,从挖掘、宣传,到保护、发展,其中有一个人默默付出了13年。他就是全国非遗保护工作先进个人、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史俊长。正是因为他对非遗的这份执着与热爱,我们今天才能更真切地感受到那些带给一代又一代人美好回忆的传统文化魅力。
图为史俊长(左一)下乡调研非遗保护项目如何创新发展
史俊长简介:
史俊长,男,汉族,1967年8月出生,山西省武乡县人。现任长治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曾先后主编《市直党建》《市政协提案汇编》《长治文化》等刊物,在国家、省、市新闻媒体刊登稿件500余篇,发表省级以上学术论文40多篇并多次获奖。先后荣获长治市劳动模范、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新长征突击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个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先进个人、山西省“群文之星”、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
史俊长给孩子们讲解如何参与非遗保护
非遗保护成果显著
初秋的一个上午,记者在市非遗保护中心见到了史俊长。他正在和县文化部门的工作人员,对文化生态保护的推进进行沟通。一摞摞文件、多年来的非遗工作简报、各种申报材料和荣誉证书,在文件柜内和办公桌上整齐地摆放着。这些非遗保护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记录着长治非遗传承、发展、创新的历程。
工作暂告一段落,史俊长整理好资料,给记者讲起了他引以为荣的非遗保护事业。
我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千百年来,孕育出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仍有一些优秀传统民间文化濒临失传。“传承和保护势在必行!”史俊长向记者介绍,“多年来,我市非遗保护工作多次创新,在全省范围都可圈可点。”
目前全市已有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项目19项、104项、285项,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传承人15名、74名、285名,省级、市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个、34个,省级非遗专题博物馆、大师工作室、非遗传习所各1个,非遗数量名列全省前茅,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我们还建成了全省第一个非遗体验馆,建立了文创研发基地和非遗小剧场,非遗活动人数都是以万计的,市民参与热情很高涨!”史俊长兴奋地说。
干一行就要专一行
1990年,史俊长从山西大学毕业分配至市图书馆工作。他努力钻研图书馆业务,学术论文发表数量跻身全省公共图书馆行业前列,后担任市图书馆馆长助理、副馆长。我国在2003年启动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长治市紧跟步伐,成立了相应机构。因为工作需要,13年前,史俊长开始担任市文化局社文科和非遗科负责人。
上任之后,面对我市一些传统优秀民间文化的失传,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默默地给自己定下目标:抢救濒临失传的传统优秀民间文化并使之继续发扬光大!从此,史俊长便把非遗保护的重任扛在了自己肩上。
当时,我市的非遗保护工作刚刚起步。人们保护意识淡薄,保护资金缺乏,困难重重。史俊长理清思路迎难而上,每天都会带上自己下载打印的资料,同当地文化部门工作人员一起深入各村手工作坊、手艺人家中,先让他们了解什么是非遗,为什么要去保护非遗,国家的保护政策有哪些。在对基层进行广泛宣传的同时,他还积极争取各级非遗项目、传承人的申报,为我市的非遗项目争取更多保护政策和资金。经过有效宣传,一传十,十传百,全市有手艺的民间艺人都积极参与了进来。很快,长治的非遗工作就有了起色。在开展非遗保护工作的同时,史俊长还兼顾组织开展我市群众文化工作,足迹踏遍了全市各县市区132个乡镇。
解难题促非遗发展
#p#分页标题#e#从事非遗保护工作以来,史俊长积极组织挖掘、普查、申报、宣传我市各级非遗项目、传承人、示范基地。保护过程中难免遇到困难。但各级领导不断支持,广大文化工作者共同努力,各种难题都迎刃而解。
为了提高传承人的待遇,史俊长联系相关部门积极向市财政争取资金,我市非遗保护保存资金从2016年开始列入财政预算,每位非遗传承人每年能领到补助资金1000元。为了扶持传习场所的建设,我市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予以命名的示范基地予以补助,每个补助1万元。为了给非遗传承人提供展示的平台,在每年的文化遗产日期间,市非遗中心都会组织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项目及传承人在市图书馆、潞州剧院、长子县会堂等进行非遗展示,举办非遗专场晚会。我市还多次组织各级非遗项目参加北京、上海、天津、香港、澳门、台湾,甚至走出国门参加重大展示活动。布艺黎侯虎、上党堆锦、长子响铜乐器……越来越多人知道了长治非遗,了解到上党文化。这其中,史俊长不知付出多少心血。
因为非遗保护工作取得的成就,2012年全省社会文化和非遗保护工作会选在我市召开。2013年11月,我市被命名为全国首批、山西省首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绩效考核达标率连续8年、公益文化设施建设达标率连续6年、公共图书馆评估达标率连续6次、文化馆评估达标率连续4次名列全省第一。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山西省文化强县拥有数量名列全省第一。2017年我市成为全国第一个非遗传统戏曲驻场演出文化部试点。2018年,史俊长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
保护传承任重道远
传统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历史脉搏。延续历史文脉、留住城市文化记忆势在必行。
今后,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要怎么做?史俊长有自己的想法。“我计划主要从创新、记录、宣传三方面着手。创新方面,我们启动了长治市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产品设计大赛,还和新华研学中心共同推出了‘多彩长治’精品非遗研学之旅,并在13个县市区陆续推出非遗研学旅游线路。今年,我们还将启动上党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编制,与晋城市共同申报国家级生态实验保护区;在记录方面,我们打算出版一本全面反映我市非遗工作的图书,利用微信公众号推出县市区非遗中心负责人访谈录、非遗传承人访谈录;宣传方面,将与长治日报、上党晚报等媒体共同推出专栏介绍我市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益价值的深度挖掘以及保护利用,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王舒琪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