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CONTACT US
CONTACT US
- 电话:025-85916650
- 预约上门:15851845757
- 邮箱:njof365@163.com
- 网址:www.njof365.com
- 联系人:孙先生
- 实体展厅:江宁区鄂尔岗路荆刘工业园
法者|排爆尖兵张保国 国内品牌办公家具:19年竞速死神,烈火中落
作者:网络整理
点击次数:
发布日期:2018-10-21 05:19:04
摘要:
从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到18岁女儿父亲的转变,张保国只需要两分钟。更多时候,无论深夜、周末还是节假日,
从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到18岁女儿父亲的转变,张保国只需要两分钟。
2018年10月11日晚20点10分,54岁的济南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排爆中队负责人张保国脱下穿了一天的警服,换上便装和运动鞋,和妻子一同出门接正在读高三的女儿回家。大约5公里的路程,两口子只走了50分钟就到了。妻子李静一直默默跟在张保国身后,一如他从事排爆工作的19年。
这是一家人难得的温馨时刻。10月11日晚上,张保国和妻子李静步行去接高三的女儿放学。 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卫佳铭 图更多时候,无论深夜、周末还是节假日,一个电话就能把张保国拉回排爆现场。入警19年来,他已先后成功处置涉爆现场100多次,排除爆炸装置20多个,鉴定排除可疑爆炸物130多个,鉴定、排除、销毁各类炮弹、炸弹等4000多发(枚),完成重大活动防爆安检1200余次。
可19年来,一家三口从没一起出去旅游过,家里甚至没有一张全家福。在张保国心里,他对家人是有亏欠的。住家的二居室还是2002年搬离部队大院时花13万买的,布置简单素净,靠近厨房的柜子一层整齐摆放着9把小茶壶,壶柄呈45度角一字排开,这是15年军旅生涯留下的烙印。
张保国常对李静说,等以后闲下来了,要每月带着妻女回一次老家,帮老父亲浇浇他钟爱的花草,推着瘫痪的老母亲去逛逛大集。
李静心里知道,只要张保国还干排爆一天,他就永远不会停歇。
科班出身勤学实干,军转干部的排爆专家养成记
1964年9月,张保国出生在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的一个村庄。他童年时,父亲辗转大西北、大西南建设核工业工程,常年在自然环境恶劣的条件下艰苦工作,每年只能回家探亲一次。母亲拉扯着兄妹三个,白天干农活,晚上编炕席到深夜,“5天编4条,再骑着自行车驮到集市上去卖,一张席子只赚几毛钱。”
生活清苦,但张保国从未从二老嘴里听到过一声抱怨,反而觉得能为国家和人民做事是光荣和自豪的。
1984年,成绩优异的张保国考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学习弹药专业,毕业后被分配至济南军区弹药修配站从事弹药修理、销毁工作。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战争年代时曾经遗落在济南战场上的未被引爆的各类陈旧炸弹、炮弹逐渐被人们在施工中挖掘出来,急需处置销毁。张保国屡次被济南市公安局借调,他精湛的技艺给公安局领导留下了深刻印象。
1998年,与许多战友一样,张保国面临着是否转业的抉择,济南市公安局也向他伸出了橄榄枝。1999年,张保国作为特殊专业人才被破格引进到济南市公安局,成为济南市公安机关当时仅有的一名专业排爆手。
转业3个多月后,张保国接到了一次排爆任务。1999年12月25日下午,济南市邮局分拣处的工作人员发现了一个未写明具体收件人的可疑包裹。包裹单上标注内装皮鞋一双,可重量显然不符,寄件人“埠村煤矿张胜利”也查无此人。此前,分拣处曾发生过一起邮件炸弹爆炸事件,工作人员怀疑是爆炸装置,立马报了警。
待邮局工作人员都撤离后,张保国只戴了一顶从派出所借来的塑料头盔就和战友一起进入了现场。彼时,排爆工作的安全条件与如今相差甚远,没有任何防护器材,张保国只找了条褥子,小心翼翼地把爆炸可疑物包起来,用手捧着慢慢往外走。
弹药专业毕业的张保国心里知道,万一发生爆炸,头盔和褥子几乎没有任何防护作用。想到这些,他捧着爆炸物双手的肌肉都僵硬了。直到可疑爆炸物被稳稳地放到车上,运到郊外进行了销毁,他才松了一口气。
虽是科班出身,但对张保国来说,他在排爆现场遭遇的废旧弹药和犯罪分子制作的“非制式”爆炸装置远比军用弹药更为复杂,每一次处置都是一次全新的考验。张保国坦言,一般来说军用弹药都是制式的正规产品,统一标准生产,结构原理清楚,性能质量稳定,处置起来相对安全。然而自制的爆炸装置因制作者技术水平不同,起爆方式、爆炸威力、包装伪装和排除难度也各不相同。
转业之初,为了更好的适应新岗位,张保国四处找人打听公安部直属研究所举办的培训班,去听课学习。如今,张保国的办公桌上还会常年放着厚厚的一摞业务资料和杂志,只要有空,他就会自己琢磨业务知识、拓展业务技能、研究方法对策,这些年来,光学习笔记就足足记了20多本。
张保国的“大徒弟”、济南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作训处排爆中队民警陈龙告诉澎湃新闻,师傅周末经常会跑到济南的几家电子科技市场购买各种最新的电子元器件研究。而每当国际国内发生了重大爆炸案件,张保国也会第一时间收集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叫上几个徒弟,一起分析用药成分、装置特点和作案手法。
陈龙回忆,有一次他在网上看到一个新装置,刚跟师傅一提,张保国便脱口而出:“这个装置的原理是特斯拉线圈”,接着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
多年的勤学实干,张保国很快完成了从军人到公安的转身。在出色完成本职工作之余,他还组织编写山东省重大安保防爆安检教材和课件,在全国、全省安检排爆培训班上授课,所撰写的专业论文多次在全国安检排爆研讨会上荣获一等奖、二等奖,他本人也跻身中国防爆安检专家委员会14名专家委员之一。#p#分页标题#e#2005年销毁废弃弹药时发生意外,张保国双手烧伤,落下七级伤残。
销毁废旧弹药遇险落下伤残,出院第三天又上“战场”
张保国排爆经常用左手,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张保国并不是左撇子。
对此,张保国笑称,这是自己的一点私心:万一排爆失败遭遇爆炸,说不定还能留下右手,能自己刷牙洗脸吃饭,不会给家人添太多麻烦。他怕家人在电视或报纸上看到本地媒体对排爆工作的报道,总会对妻子说,“报道都有夸大成分,现场没有那么危险”。
因对排爆专业知识了解不多,妻子李静对张保国日常的工作也不多过问,直到2005年那次意外发生。
2005年3月2日,李静正在单位上班,张保国的同事慌忙跑来报信说,张保国受伤了。脑子发懵的李静只问了一句:“他还活着吗?”
不久后,她见到了躺在医院重症监护室里的张保国:双手被厚厚的纱布缠绕,浸出血来,烧到皲裂的脸肿得像盆一样,皮肤一块块裂开,露着粉红色的肉。虚弱的张保国努力睁开双眼,对李静说了句:“媳妇,没事。”
那天,在销毁废旧弹药的任务中,张保国身后一个生锈严重的发烟罐突然泄露,含磷的发烟剂接触空气立刻发生了自燃。
“不好,快跑!”张保国冲着身边的同事和记者大喊一声,飞快地冲到冒着火苗的发烟罐旁,将其一脚踢飞。由于奔跑的惯性,他一下子冲到了火药堆旁,“轰”地一声,一个大火球突然蹿起,把他裹在里面。
屏住呼吸、挣扎着冲出火堆后,张保国立即就地扑倒、翻滚,压灭身上的明火。但上衣领子和裤腿里的火仍在燃烧,他用烧焦的手不停地拍打,战友们一拥而上,才把他身上的余火扑灭。
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张保国叮嘱大家千万保密,即使宣传报道也别说出他的名字,他还像平常一样,强忍疼痛,每周给父母电话报一次平安,谎称自己去北京出差了,暂时不能回家。然而,年迈的老母亲还是在电视镜头里认出了被烧伤的儿子,立即从老家赶来,跌跌撞撞地冲进病房。
连续照顾儿子两天两夜后,张保国的母亲刚回到德州老家便一头栽倒在地,随后也被救护车拉回济南,和儿子住进了同一家医院。
时隔多年,这仍然是李静不愿回首的“鸡飞狗跳”的一年:丈夫和婆婆住在医院住院部的两个病房楼里,女儿刚满4岁也需要人照顾,没人知道她是如何熬过来的。在丈夫的危险期内,她7天守在张保国的病床前,直到确认他脱离危险,能继续活下去。
但意外导致的磨难才刚开始。张保国的手深二度烧伤,损伤至真皮层,落下七级伤残。住院治疗两个月后,双手没有长出新皮肤,增生瘢痕却越长越厚,导致有的手指不能弯曲,有的手指不能伸直,严重影响手部功能。
医生告诉李静,想恢复手部功能必须先植皮,再进行康复治疗。这一过程漫长且充满痛苦,但不想失去双手功能的张保国毅然选择了植皮。
前后两次,医生从张保国大腿根到后背取下两块50公分长、5公分宽的表皮,修整后缝合到他的双手上,每只手要缝合150多针。每次经历四五个小时的手术后,被推出手术室的张保国脸色惨白。取下皮肤的部位有长达半米的缝合伤口,稍一用力就可能把线挣开,每次他都要强忍住咳嗽和疼痛。
所幸,新的皮肤终于成活了。但它们却像胶带一样,紧绷在张保国的手背上,手指依然无法伸直。每次康复治疗,张保国需要站在加热好的蜡锅旁,把两只手一下子插进60度的蜡液里。
实在疼得受不了,他就把两只手快速从蜡里拔出来,靠着墙角瘫坐在地上。“疼到直把头往墙上撞”,张保国对澎湃新闻回忆,吃止疼药的半年里他的记忆力也有明显的衰退,常常到了下午就不记得上午发生的事儿。#p#分页标题#e#敬礼时,张保国的部分手指至今不能完全伸直。
每一次康复治疗,这样的痛苦都要重复好几遍。等手上的蜡结到拳击手套那么大,医生再迅速把蜡剥离,趁着热劲儿,硬生生地把他弯曲变形的手指掰直,僵直的手指弯曲。
就在出院后的第三天,中队又接到排爆任务,张保国顾不上保护自己脸上刚长出来的新皮肤,冒着刺眼的太阳又一次出现在了排爆现场。
自张保国受伤后,李静一直难以从阴影中走出来,她劝他、甚至跟他吵,跟他闹,想让他申请调离排爆岗位。可一向好脾气的张保国在这个问题上从不让步,他对妻子说:“排爆工作是危险,可能给更多的人带来安全,我干警察的价值就在这里。”
后来,李静慢慢明白了,不只她劝不了张保国,任何人都劝不了他。她选择“装聋作哑”,假装张保国只是一名普通的民警。这些年,家中电脑里存着张保国受伤时的照片,她一次也没有打开过。但是,每当张保国出警,李静都会打开客厅的灯,坐在沙发上等待。焦虑难耐时,她就强迫自己看综艺节目来分散注意力。10月12日演示现场,张保国在队员协助下穿上80斤重的防爆服。
十九年如一日:“我是党员,是队长,有任务我先上”
2002年,济南市公安局成立了专门的排爆队。时任排爆队直属领导、现济南市公安局治安支队纪委书记潘江东回忆,当时队里只有5名成员,大部分为转业军人,此前并未受过专业训练。如何带领一支“半路出家”、从零开始的队伍走上正轨,考验着张保国的能力。
张保国对徒弟的要求是严苛的。为使年轻的队员早日掌握这门技能,他制定了详细的教育训练计划,从最初的电路知识、爆炸原理到现场处置流程,都一一严格要求。10月12日演示现场,张保国指挥队员启动水炮枪
据陈龙回忆,一次训练时队员们不小心把排爆机器人的天线碰断了,众人七手八脚地把天线焊了回去。张保国看到皱了皱眉头说:“焊是焊上了,但手艺不太行。”说完摇了摇天线,果然又断了。
戴上老花镜,拿起电烙铁,张保国亲手焊接起来,一边修一边示范给队员们看。不一会儿,天线断口在他手中恢复得完美如初。张保国又给天线打上一圈儿玻璃胶,还不忘叮嘱徒弟们:“坏过的东西光把它修好是不够的,还要替它想着防震、防水这些细节。”
在队里,张保国最常对队员们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是共产党员、是排爆队长,只要有排爆任务我先上。如果我不在了,谁的党龄长谁上!”10月12日演示现场,张保国身着防爆服走向模拟爆炸物
2014年,单位编制调整,排爆队从治安支队转入特警支队,有的同事选择调去了其他岗位。济南市公安局特警支队综合处处长李晓薇说,领导曾征求过张保国的意见,是否更换工作岗位,可他却拒绝了。“排爆工作虽然危险,但总要有人干,与其把危险留给别人还不如我继续干。”张保国说。
排爆队成立至今,16年过去了,冲在一线的仍然是张保国。10月12日演示现场,张保国身着防爆服爬向模拟爆炸物
2018年青岛上合峰会期间,张保国作为场地安检组副组长,直接负责中外元首的驻地、会场和活动场所的防爆安全检查。为了确保安全,他踏勘了共500多万平方米的场地。
6月10日,就在排爆队对中心会场进行最后一次全检时,两只搜爆犬同时在一个配电箱旁嗅出了可疑点。那是一个巴掌大小的洞口,随身携带的搜爆设备都难以伸入洞口进行探查作业,而此时,距离规定的安检截止时间只剩下不到15分钟。
正在众人束手无策时,张保国迅速趴在地上,用双手刨开洞口,把手伸进电箱底部一点一点地探摸。陈龙等人在一旁提醒:“当心有电!”张保国只是从容地回了一句:“弱电箱,没事儿,没事儿”。
最终,张保国用眼看手摸的传统方法解决了一次重大安保中的突发情况。上合峰会的100天内,张保国平均每天要抽2包烟,但他的压力从不显于人前。
2018年5月29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授予张保国同志“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称号。但在张保国所获得至高荣誉背后,更有一种孤独。
这些年,身边的同事来了又走,能坚持留在排爆一线的寥寥。全国范围内曾奋战在一线的资深排爆手大多也因各种原因离开了排爆一线,他们中有人因工作中的意外失去了右手,有的半身不遂需终身服药,更有人献出了生命。
如今,54岁的张保国头发白了,眼睛也花了,穿上80斤重的排爆服站一个小时就觉得腰疼。因为意外导致的手部伤残每到秋冬就奇痒难耐,夜不能寐的张保国常常把双手挠出一道道血痕。
陈龙曾问张保国:“师傅,要是你退休了,我们有特殊情况处理不了,怎么办?”张保国说:“一天是排爆手,一辈子都是排爆手。只要需要我,无论我在什么地方,都会回来的。”
张保国告诉澎湃新闻,排爆工作极其考验一个人的忠诚。由于排爆属于特殊专业技能,公安院校并未设置相关课程,因此该领域的专业人才极为稀缺。
不愿放弃排爆事业的张保国,觉得自己有责任培养一批更加优秀的排爆队员。“当我老了干不动了,我想起来自己做了这一件事,会觉得对得起帽檐上的警徽,我问心无愧。”张保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