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CT US
- 电话:025-85916650
- 预约上门:15851845757
- 邮箱:njof365@163.com
- 网址:www.njof365.com
- 联系人:孙先生
- 实体展厅:江宁区鄂尔岗路荆刘工业园
精准发力打出“组合拳 高端办公室家具” 让扶贫之花开遍西府大地
金秋十月,西秦大地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
在乡村山间,一排排农家院落干净整齐,一条条水泥路穿村而过,一盏盏路灯照亮了山村的夜晚;田垄间、房舍前,一个个勤劳耕作的身影,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一句句对新生活充满希望的话语,映衬着一幅和谐美丽的新农村画卷。这幅温馨怡人的画卷浓墨重彩地记录着脱贫攻坚给我市农村带来的巨变。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认真落实中省各项决策部署,举市一致,攻坚克难,大力实施产业富民、安全住房保障、基础设施提升等“十大行动”,全市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2016年、2017年全市脱贫退出贫困村共201个,5.6万户21.2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6.49%。
产业造血 激活脱贫内生动力
产业兴则经济兴,经济兴则老乡富。产业扶贫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途径。
今年,苏陕扶贫项目把扶风县杏林镇纳入产业扶贫实施范围,为该镇杨家沟村、西坡村、东坡村三个村合作社投入资金200万元,引导三个村合作社与陕西省宝枫园林公司合作建设元宝枫苗木产业扶贫基地,把无劳力、无技术、无资金的贫困户嵌入产业链中共享发展成果。如今,杏林镇通过发展苗木产业分红的脱贫模式,已让406户贫困户享受到产业扶贫带来的成果。
依托自然和人文优势,陈仓区积极引进育才集团等企业参与开发大水川、灵宝峡、九龙山等景区,把香泉镇南峪村及附近的贫困群众带入旅游产业链。
香泉镇南峪村贫困户陈海生家里因老人多病、孩子上学,一家人生活极为困难。随着家门口的大山被开发成景区,陈海生家的生活也有了转机。他的妻子在景区当上了保洁员,他也成了景区里的水电工。陈海生高兴地说:“我和妻子每月有了固定收入,家里的生活好多了。”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特色农产品、设施农业、乡村旅游、特色加工、电商流通等产业发展,探索推行股份帮扶、龙头企业带动帮扶等模式,为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大的内生动力。目前,全市形成了以奶山羊、肉羊、苹果、猕猴桃、干杂果、中蜂、高山菜等农业产业为主,以旅游带动、光伏发电、电子商务等为特色的产业扶贫格局,带动贫困地区产业提升和贫困人口脱贫。
“有了好产业,贫困户才能有稳定收入。”近年来,我市把产业脱贫与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相结合,全力推行“嵌入式”产业脱贫模式,将贫困村、贫困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利益联结嵌入产业,建立起稳定长效的增收机制,既促进了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又实现了贫困户稳定增收。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嵌入式”产业脱贫示范基地104个,引领6万多户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近期,全省产业扶贫精准脱贫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推广了“嵌入式”扶贫的典型经验。
多重保障 斩断病根拔穷根
今年53岁的赵让义是陈仓区县功镇南关村四组贫困户,他自小右上唇长了一个多形性腺瘤,多年来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去年9月,县功卫生院联系陈仓医院,对其施行唇部肌瘤切除术。整个住院期间,赵让义没有花一分钱,县功卫生院还免除了其住院医药费用自付部分,并负担了其伙食费。赵让义高兴地说:“感谢医生摘除了拖累我50多年的肿瘤,让我重新找回了尊严和自信,树立了勤劳致富的勇气和信心!”
赵让义事例是我市健康扶贫的一个缩影。
因病因学致贫是贫困发生的重要因素。为了斩断病根、拔出穷根,近年来,我市把健康扶贫与深化综合医改、促进卫计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全面构建“新农合+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补充医疗保险”的“五重保障”体系,实现“五重保障”政策无缝对接和一站式即时结算。建立受资助学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信息库,做到了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精准资助全覆盖。
2017年,位于陇县城关镇宝平路的陇县关山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被县人社局认定为“村镇工厂”,由于这个工厂距家近、活轻松,务工、照顾家庭两不误,所以很受周边群众欢迎。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来这里上班的留守妇女,经过就业技能培训后,就能进行简单的工艺品缝合工作,所有加工材料由公司提供,对符合标准的产品全部包销;妇女们可以来公司制作,也可以将材料拿回家制作,让大家轻松增加收入。
#p#分页标题#e#近年来,我市为了鼓励各类企业、经济实体在乡镇、行政村创建“村镇工厂”,对认定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岗位补贴,也对租赁费、水电费给予一定补贴。目前,全市累计认定就业扶贫村镇工厂46家,就近吸纳贫困劳动力744人;创建就业扶贫基地107家,吸纳贫困劳动力2548人。
今年以来,我市紧扣“县摘帽、村退出、户脱贫”任务,深化就业扶贫“六项工程”,打出了“输出转移就业、基地吸纳就业、专岗对接就业、扶能促进就业”组合拳,推动就业扶贫工作展现新作为、实现新发展。技能脱贫探索形成了“中期培训+稳定就业+长效脱贫”的新模式,截至今年9月,全市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6139人;在公益岗位方面,通过部门单位腾岗位、公益服务建岗位、镇上村头设特岗等,全市公益专岗累计安置贫困劳动力9641人;同时村镇工厂持续壮大,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不断拓展。我市的工作经验被《中国扶贫》杂志、新华社专题报道。
形成合力 贫困村旧貌换新颜
9月9日,千阳县草碧镇寇家河村贫困户邓红岗将最后几件旧家具从老院子搬到了新房子,一家人看着新居格外开心。据了解,像邓红岗一样,该村其他28户贫困户也住上了新房子。近年来,我市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役”,把脱贫攻坚中这块最难啃的“硬骨头”啃了下来。
为了让贫困群众住上安全的房屋,我市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坚持以稳促搬、以产带迁、先产后迁原则,通过产业培育和就业引导,使搬迁群众搬出了产业、搬出了希望,极大地激发了贫困群众的搬迁热情。据了解,今年全市减贫计划涉及的易地搬迁对象为5043户,达标入住率69.4%,全市农村危房改造年度脱贫计划2359户,达标入住率100%。
贫困村之所以贫困,很大程度上缘于基础设施落后。扶风县段家镇银豆村是省级贫困村,村里基础设施差、产业单一,群众收益有限。2015年8月,市工信局投资8.1万元对全村7个村民小组所有到户道路进行亮化,安装路灯176盏,为群众出行提供了便利。在村里建起了200多亩“长短结合”的花卉脱贫产业示范园,为村上争取到价值3万元的电脑设备及办公桌椅,为今后银豆村发展“互联网+花卉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像银豆村一样,这两年,我市贫困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让群众增加了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今年以来,我市围绕解决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有人建、无人管、管不好等突出问题,及时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助力脱贫攻坚的意见》及农村通村公路、小型水利、公厕、幸福院、卫生室、公共文化设施、体育健身设施等7个具体管理办法,建立以村为主权责明晰的管护责任体系、以贫困群众为主的管护队伍、以财政补助为主分级负担的投入机制、以政府规章为核心的日常管护制度,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管理,着力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脱贫质量。截至目前,全市新投入管护资金4687万元,开发岗位9692个,选聘贫困人口6295名,各类管护制度全部到村挂牌上墙。
面对脱贫攻坚路上的“硬骨头”,仅靠政府唱“独角戏”是行不通的。为此,我市组建13个由市级领导任团长的县区扶贫工作团,116个由县级领导任队长的驻镇工作队,抓县促镇、督镇强村,合力推进。3个中央单位、35个省级部门单位和129个市级、1051个县级部门单位组建747个驻村工作队,定点帮扶398个贫困村和349个贫困发生率较高的非贫困村,做到贫困村一村一队。
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强大合力,我市脱贫攻坚创新举措不断,帮扶亮点频现:近年来,各级驻村帮扶干部共引进实施各类项目7500多个,发展增收产业5300多个,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2.3亿元,帮助3.1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我市驻村帮扶工作经验在全国驻村帮扶工作座谈会上交流,并被多家主流媒体报道。
#p#分页标题#e#作风过硬 打赢脱贫攻坚战
目前,中、省、市、县从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新提拔科级干部、优秀年轻后备干部中,择优选派第一书记571名、驻村工作队员2273名,他们坚持驻村开展帮扶,市委、市政府还制定下发了《宝鸡市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实施细则》,落实帮扶责任,从严从实加强管理。
记者在基层采访时常常看到,在环境条件异常艰苦的基层一线,帮扶干部和工作队员忙碌的身影,他们为了“大家”舍弃“小家”。他们与群众同吃同住,他们不畏困难,到处奔走协调,为贫困户解决就业、住房、医疗等困难。他们走村入户,放弃个人休息休假,不辞辛苦,默默无闻,从不叫苦喊累。
全省开展“两对两补”工作以来,我市召开脱贫攻坚“百日会战”动员大会,下发了《宝鸡市脱贫攻坚“百日会战”行动方案》,提出以作风攻坚为主线、以追赶超越为核心,打好“六场硬仗”,以滚石上山的精神、抓铁有痕的力度、刮骨疗毒的决心,坚决完成“两对两补”各项工作任务、坚决打赢年底翻身仗。
为推动工作落实,市、县(区)、镇(街)所有党政“一把手”下沉工作重心,一线督导、一线落实,查短板、补弱项。副省长、宝鸡市委书记徐启方先后深入渭滨、高新、眉县、太白、千阳等县区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市长惠进才主持召开“两对两补”工作推进会,并深入岐山、麟游等县区调研指导工作。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对县区逐一开展暗访调研,发现督促协调解决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各级扶贫干部坚守工作岗位,扑下身子驻村,撸起袖子帮扶。建立“两对两补”周报告、月通报制度,全面推进退出短板、项目竣工、政策落实、问题整改“四清零”。建立市、县、镇、村四级联动机制和反馈机制,做到发现问题及时、报告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及时,高质量完成年度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
从思想重视到精准发力,从精准扶贫到组合发力,精准扶贫的“种子”正在西秦大地焕发出新的生机。(宝鸡日报)
原标题:扶贫之花别样红——我市脱贫攻坚工作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