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CT US
- 电话:025-85916650
- 预约上门:15851845757
- 邮箱:njof365@163.com
- 网址:www.njof365.com
- 联系人:孙先生
- 实体展厅:江宁区鄂尔岗路荆刘工业园
穷县办“好教 好办公家具育”的阜南之路
在北京的一次研讨会上,安徽省阜南县教育局长陈刚的一番即兴发言,深深打动了记者。他抛出的两个数字让你觉得这背后一定有值得关注的新闻素材:在过去的3年里,阜南县累计投入35.9亿元用于学校标准化建设,而去年一年,全县就有8275名农村学生从城区和外地“回流”到各乡镇学校。
很难想象一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会有如此大的变化。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难道仅仅是因为大量资金的投入吗?于是,研讨会结束后记者便开始了与这位局长长达两个小时的访谈。两个小时的畅谈,记者渐渐了解了一个县域教育蝶变的脉络,也渐渐读懂了一位教育局长的情怀、担当和魄力。
但陈刚否认了我对他的判断。
“不是我有多能干,而是我们的县委书记和县长重视教育,是我们的一批校长、教师对自己的岗位不离不弃。”陈刚补充说。
阜南教育一定是一个新闻富矿,值得走进现场,一探究竟。
于是,便有了记者的一次阜南之行。
乡村教师的坚守
刘海娟,阜南县首批特岗教师,在阜南县新村镇中心小学任教美术学科。
2009年,刘海娟被分到村小新村镇天棚小学时,“满腔的热忱被无情的现实击得粉碎”。那个时候,学校的办学条件比她想象得糟糕很多。没想到工作的地方比自己小时候上学的条件还差。所谓的村小,其实只是半身高的杂草中孤单破旧的一栋两层教学楼,而且位置偏远,通往学校的道路一到雨天满是泥泞。学校里没有办公室,没有办公桌。刘海娟记忆最深的是一个破烂不堪的乒乓球桌,上面摆满了教科书和作业本,这就是教师平日办公、批改作业的地方。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刘海娟依然坚持了下来,一干就是9年,后来还被评为“安徽省最美教师”,成为全县、全省学习的榜样。如今,谈到自己工作的学校变化,刘海娟一脸的幸福:学校告别了过去那种校园荒草连天、下雨院内养鱼、屋内观雨帘的环境后,每次走进校园,“不仅让工作在这里的教师找到了尊严,也坚定了我们安心扎根农村教育的信念”。
与刘海娟一样,龙王乡孟寨小学教师戎小艳,19岁就来到阜南县龙王乡最偏僻的乡村小学——孟寨小学。这个在城镇长大的姑娘6年前骑着电瓶车一路颠簸来到学校时,揪心得出了一身冷汗。每逢阴雨天,她深一脚浅一脚地踏着泥浆去上课,经常摔得满身是泥。“6年了,从当初的泥巴路到现在的水泥路,从当初的破瓦房到现在的两层楼,从当初的小黑板到现在的班班通,我见证了学校发展进步的点滴,又怎会舍得离开?”戎小艳说。
此言不虚。在采访中记者听到不少工作在乡镇和农村学校的教师,津津乐道于学校的变化和工作的舒心。
两所村小条件的变化只是全县乡村教育巨变的一个缩影。从昔日乡村学校的破旧不堪,到今天的窗明几净、部室健全;从昔日乡村教师的“留不住”“沉不下”,到今天的乐于从教、甘为人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缩小了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差异,阜南教育正步入发展氛围好、发展环境优、发展速度快的新时期,为迈向优质均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4年以来,阜南县共投入35.9亿元用于学校标准化建设,其中实施农村全面“改薄”计划投入资金5.9亿元,新建校舍面积51.1万平方米,新建运动场88.2万平方米,同时全面开展校园硬化、绿化、美化工程,使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与此同时,在公用经费方面,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完善向农村小规模学校倾斜的政策,科学测算小规模学校公用经费需求,建立基于刚性需求的公用经费核拨政策,让公用经费“够用而不浪费”。在城乡师资配置政策上,改善乡村学校“超编缺人”状况,建立基于校际教师工作量相等原则的师资配置政策,让城乡学生在获得不同类型教育服务机会上得到相应的师资保障。
留住教师还体现在对教师的人性化关怀上,县教育局首先建立了班子梯队,把有思想、有工作热情的年轻人储备起来。特别是为了留住新招的外地年轻教师,县教育局办了几届青年教师交友联谊会,只有家稳定了,他们的心才安了。为了提高乡村教师待遇,阜南县政府出台《阜南县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意见》,依据学校艰苦偏远程度实行差别化补助标准,所需资金除省财政拨付外,其余部分由县财政按照1:1的比例予以配套发放,较偏远地区教师每月最高能补助1400元。
采访中,记者听到不少教师说,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让我们农村教师找到了成就感,我们再不羡慕城里的教师了,也再不会想方设法往城里跑了。
#p#分页标题#e#留住了好教师就留住了那些流动的学生。阜南县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让校园颜值更高、底蕴更厚重。“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阜南县真正做到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走出了一条具有“阜南特色”的穷县办“好教育”的发展之路。
不断升温的农村学生“回流热”
在过去的一年里,阜南县农村回流学生达到8275人。县委书记崔黎给记者粗略地算了一笔账:按每个孩子一年在外读书花费1万元计算,等于是给这些农村家庭或者贫困家庭节省了8275万的开支。“这就是我们的教育扶贫,通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产生的副产品。”崔黎说。
对农村学生及其家庭来说,“回流”有诸多好处。择校进城学生回乡“就近上学”,享受到了更加方便的教育条件;择校进城学生回乡上学后,有更多与父母相处的机会;可以节约因到县城或其他地区上学的额外成本,如交通费、租房费、民办学校学费等。
对乡村学校来说,择校进城学生回乡上学避免了由于学龄人口择校引起的乡村学校生源减少和学校功能弱化问题,提振了乡村学校的士气。
对城镇来说,择校进城学生“回流”,减轻了城镇教育扩容压力。同时,有效缩小班级规模,城镇学生可获得更高质量的教育。
农村学生不断“回流”,这是人们用脚投票的结果。如果不是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改善了,如果不是缩小了与城镇学校的差距,如果不是留住了那些优秀的教师,这一切可能很难发生。
过去,家长之所以舍近求远,把孩子送到县城学校或外地学校,为此承受家庭的结构性分离,并付出更高的租房、学费、生活费成本,原因在于农村教育质量滑坡比较严重,农村教育质量与城镇教育质量的差距不断拉大。而现在一些乡镇学校出现“回流”,生源数量增加的表象背后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是城乡教育质量差距的缩小。
当然,吸引农村学生“回流”固然重要,但不断提升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继续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努力为农村学生上学开辟向上的通道,是比让农村学生“回流”难度更大的事情。
如今,阜南县各乡镇学校都有了“高大上”的乡村学校少年宫。到书法室临摹楷隶行草,去音乐室参加军乐队活动,到手工室学习剪纸陶艺……对阜南县众多农村留守儿童来说,课余时间是值得期待的时光。
为了解决特长教师不足问题,他们实行“一岗多责”教学模式,让教师在承担学科教学任务的同时,根据专长担任辅导员,负责活动项目。目前,全县拥有特长教师500余名,基本满足了乡村少年宫活动需求,同时聘请特长教师,实现教师年“走教”1000余人次,弥补偏远地区的师资不足。
“复制”一所“伟大”的学校
“阜南教育要追求的是优质高位均衡,那么,这个优质高位到底体现在哪里?”这是阜南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所思考的问题,也是阜南教育迈向优质均衡的课题。
阜南教育没有满足于办学条件的改善,而是提升办学内涵,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思想,让越来越多的教师以专业水准做好教育。“教师不仅要爱孩子,更要懂孩子”,如此,阜南教育才可能充满温度和幸福。
于是,阜南教育有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复制”一所好学校的模样,把大城市好学校的经验搬回阜南。
他们选择复制的原件是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这所学校在校长高峰的带领下一直坚守儿童立场,通过教师幸福地“教”和学生幸福地“学”,将教育的最终目的回归到人本。学校每学期都开展“十大好玩课程”,深受学生欢迎,他们大胆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开发,该校目前开设“玉泉语文”“玉泉数学”“玉泉英语”,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把中科院附属玉泉小学的教育理念搬回阜南,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了多次考察和反复论证确定的战略。这一战略旨在为阜南教育走向更优质找到了新的突破点。玉泉小学的理念和做法深深打动了阜南教育考察团的成员。“这就是我们心向往之的教育,在玉泉小学,我们找到了理想尺码一致的教育。”县长李云川说。
2016年12月9日,阜南县与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签订“手拉手”合作办学协议,新建阜南县玉泉小学,并在全县范围遴选20名优秀教师赴北京进行为期3个月的跟岗学习,实现了与中科院附属玉泉小学的双向互动。通过专家团队的引领和指导,阜南县玉泉小学教师团队认真研究了玉泉小学的理念、文化、课程、学程、管理、运行等,结合阜南实际,梳理、提炼出自己的文化、课程、教材、教法等,开学后即全部启用参照中科院附属玉泉小学重新研发的课程、教材、管理、运行等,初步实现全面对接、快速吸纳、高位架构、快速发展的目标。
#p#分页标题#e#尽管目前阜南玉泉小学还只是借校上课,但是他们的学校文化和团队精神已经形成。校长乔浩说,“学校的底色是橘红、翠绿、海蓝,红色代表合作,绿色代表希望,蓝色代表创新。我们确立的愿景同样是,建设一所伟大的学校。”
今年3月5日,阜南县玉泉小学举行了开学典礼,在小主持人的带领下,玉泉小学全体师生双手合十,闭着眼睛,虔诚地许下自己的新学期愿望。孩子们有秩序地把自己的新学期愿望贴在了幸福树上,小小的卡片上承载着孩子们所有的祝福和梦想。
这是他们创意的开学典礼,让学校开学第一课更有仪式感,已经成为阜南玉泉小学开启的一项特色课程。
目前,阜南玉泉小学新校区正在紧张建设中,预计今年9月将投入使用。阜南玉泉小学建成后,将是整个县城条件和品质最好的学校,这所学校的主要职责是“为阜南版的好教育打样”。
《中国教师报》2018年03月28日第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