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CT US
- 电话:025-85916650
- 预约上门:15851845757
- 邮箱:njof365@163.com
- 网址:www.njof365.com
- 联系人:孙先生
- 实体展厅:江宁区鄂尔岗路荆刘工业园
生态优势成绿色富矿 办公家 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如果能够把这些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 ——题记
初夏时节,走进湖州安吉县鲁家村,这里风光正好——花田随风翻起波浪,远处青山逶迤满眼绿,一辆小火车穿梭于各个特色农场之间。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家庭农场”,鲁家村抢“头啖汤”,通过“公司+村+家庭农场”模式先后引进了18个各不相同的农场,村里还铺上了一条4.5公里长的窄轨铁路,用旅游小火车把农场观光点“串”了起来,几年间鲁家村创造了“小村经济奇迹”:村集体资产从不足30万元增至1.4亿元,村集体入股旅游开发,每户一股的价值从2014年的375元,飞涨到2017年底的19800元。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没有产业支撑,生态优势也成不了经济优势。”鲁家村花田边,村民委员会委员柏文向记者谈起了当地的发展思路。
风景不止这里独好。十五年来,浙江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科学论断,推动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不断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优势,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树立起一个个生态美、产业绿、百姓富的鲜活样板。
从空中俯瞰,嘉兴有机农业示范园内的有机蔬菜种植大棚规模大、面积广。
浙江乡村一个个生动的产业振兴故事讲述了一个道理:虽然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大力推进环境保护,但生态文明绝不等于环境保护。在“两山”重要思想指导下的环境保护与治理,也是一次经济模式转型的革命,是让自然资源转化为自然资本的转型,是从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向生态化、绿色化产业的转型。
生态兴业:发展农业有奔头
“两山”理论发源地——安吉余村就是从以破坏环境换取高增长的传统发展模式,转变为依靠绿水青山发展生态经济实现村美民富的典型。
15年来,余村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的路子,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业,逐步形成旅游观光、家庭民宿、河道漂流、户外拓展、休闲会务等休闲旅游产业链,同时大力发展竹产品加工业、办公桌椅制造业等行业,这些年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回村就业。
“曾因矿山开采赚了大钱的村民挣扎过、动摇过,但这些年看到生态投入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村民们理念慢慢转变。”余村村党支部书记潘文革说,如今余村不仅山青水美,村民收入也大幅提高,去年村民人均年收入41378元,村集体经济收入410万元。
乡村绿色发展,青山绿水重新回归,让农业真正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真正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真正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湖州市安吉县递铺街道鲁家村,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坐上村里的观光小火车欣赏村内沿途风景。鲁家村在2015年成功创建“中国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
“高端农业有盼头,当一个农民真的挺好。”嘉兴市有机农业示范园工作人员朱佳指着示范园自豪地说,这里候鸟成群、蜂飞蝶舞,黄鼠狼、刺猬等以前不见踪影的动物时有出没,生态环境大幅提升,现代有机农业的梦想也得以落地生根。
这里原来只是蚕桑、水稻种植集中区,因为邻近沪、苏、杭一日生活圈,当地选择高端现代农业的发展路径。为保证高品质,示范园内建设起500余亩与外河隔离的生态湿地系统,承载起雨水收集、生态净化的功能;种植大花六道木、三叶草、芝麻等作物来培育天敌,以虫治虫;采用防虫网、杀虫灯、稻鸭共育等方式防控虫害,利用水旱轮作、休耕轮种和微生物技术等防控病害,通过覆盖压草、人工除草等防控草害,杜绝了化学农药的使用,形成了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综合防控、生产清洁标准、废物循环处理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模式,逐步成为长三角单片最大的有机蔬菜认证基地。
2016年杭州G20峰会,这里出产的“嘉心菜”成为会务用菜,在历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餐桌上也能看到它的身影,受北上广等大城市消费者的追捧,形成“绿色消费”与“绿色供给”的良好循环。
不忘青山,方得金山,成为一个个浙江乡村最生动的生态兴业实例。
制度护航:支撑产业绿色增长
#p#分页标题#e#发展不破不立。浙江乡村实现“两山”的有效转化,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制度供给,以及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和市场变化所提出的行之有效的新理念、新举措。
2015年,湖州德清出台《德清县开展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实施办法(试行)》出台,对全县占地3亩以上的工业企业,开展亩均产出综合评价。2017年,修订出台新一轮评价政策,把“以亩产论英雄”与“以创新论英雄”结合起来,企业综合评价体系中,提高土地、能源、排放等单位资源要素产出率和科技创新、技术改造等创新要素生产率成为突出导向。
为完善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破解生态保护地区工业发展空间制约,温州还探索出“飞地经济”这一成功经验。
“‘飞地经济’是指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双方打破行政区域限制,由‘飞入地’划出一定规模且边界明确的地域,由‘飞出地’委托‘飞入地’实施开发建设管理,通过规划建设、招商准入、项目管理和税收分配等合作机制,实现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模式。”温州市委农办(市农业局)主任(局长)张亨利介绍,其中以文泰“工业飞地”最为成功,将无法在文泰实施的优质产业项目引到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瓯飞围垦区实施,再通过协同服务、税收分成等合作机制,实现互利共赢。
对于龙港镇的中对口村而言,镇工业园就类似于这样一块“飞地”。村党支部书记陈开茂说,镇工业园给村集体几百平方米场地及租金优惠,鼓励迁出企业转移前往,中对口村则腾出空间专注发展生态经济。“村中企业原先以布脚料加工、褪色染料加工等低端企业为主,迁移到工业园后大部分购入新机器和新技术进行转型升级。”陈开茂回忆,曾有企业老板报喜,产值从2000万元一下子增至1亿元。
除了制度创新护航,乡村产业兴旺还要靠人才“催化”。温州矴步头村,碗窑人家的老板娘陈洁坚定回乡修缮百年祖屋开民宿,脚下是清咸丰年间修建的古朴石板路。她说:“美丽乡村推动古村落活化,民宿经济大有可为。”
坚定信念的底气,来自于越来越多的浙江乡村将“生态资本”变成“富民资本”的生动实践,培育出绿色经济增长点。浙江各地还借助“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积极招揽英才,推动经济发展。例如湖州德清,既无高校人才优势、也无深厚产业基础,但在4年间建起“地理信息小镇”,吸纳10位两院院士及中海达等160余家业内重点企业进驻。2017年,小镇产值超过60亿元。
当地的经济能人也陆续回归乡村大展拳脚。仅温州苍南县在春节期间利用乡贤和外出党员返乡过年的机会,开展新春走亲连心大走访、共话乡村振兴大讨论、集体经济项目大推介等“六个一”活动,通过举办商会年会、回乡投资洽谈会、乡贤恳谈会等形式,梳理出230多个乡村振兴项目与乡贤对接。
坝头村、中对口村等村书记都曾经商多年,已回乡多年当起乡村振兴领头人。张亨利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温州很多在海外做生意的乡贤满怀热血回乡当领头人,有着丰富的经商经验与国际视野,在谋划产业布局、产业结构等方面具备更多优势,极大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业态兴村:因地制宜做出特色
乡村发展需要产业,但更需要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浙江很多乡村都积极探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将资源分出层次、做出特色,带动产业发展、百姓增收。
以湖州为例,多年坚持“生态立市”,各区、县致力于工业、农业、旅游的生态化发展,湖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没有受到拖累,“生态+产业”产生“1+1>2”的效益。2017年全市休闲旅游业成为继装备制造业之后又一产值突破千亿元的产业。仅在乡村旅游方面,就已经形成了“四大模式”:以美丽乡村带动的“生态+文化”模式,如安吉;以洋家乐带动的“洋式+中式”模式,如德清;以旅游景区带动的“景区+农家”模式,如长兴;以休闲农庄带动的“农庄+游购”模式,如湖州市本级等。以温州为例,形成了土地综合整治撬动型、乡村休闲旅游带动型、一二三产业融合拉动型、旧村特色改造推动型、拆整建美整体联动型等模式。
#p#分页标题#e#绿树红花映衬白墙黑瓦,数十家古朴的庭院前挂着一幅幅写有“诚实守信,勤劳致富”等家训,一个大师工作室就是一个美景……位于温州龙下(坦头村)的瓯窑小镇距离市中心不到20分钟车程,与佛山石湾一样因制陶闻名。2016年,这里发掘出千年古瓯窑遗址,为龙下村发展带来契机。
“龙下村山水资源不算丰富,将瓯窑文化发掘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起来打造特色文化村,这是最好的路子。”村党支部书记夏瑞仁说,在环境整治方面下狠功夫,拆违建、修路、铺设管网、三线落地、改造民房外立面、建停车场等基础设施,这一切不到3个月就全部完成;2/3的村民已搬到新村,旧村古建筑进行修缮,打包出租,振兴物业经济。在文化挖掘方面拿出优惠政策引进非遗传承人等大师级人物,至今已有瓯忆、乐埜、仁瓷堂等20多个大师工作室,组成较为完整的瓯窑文化传承基地,将来还要在旧址上建博物馆。
80后章长才把工作室“瑨瓷柴造”开在古窑旧址边,致力于瓯窑历史文化研究和产品开发。他说:“瓯窑小镇文创产业已成规模,前景甚好。”
同在温州,近海的坝头村就以“新型农村综合体”为理念打造美丽乡村,振兴产业经济。走在宽阔的柏油路上,昔日环境脏乱差、产业低小散的城郊接合部景象已不见了踪影,目之所及是错落有致的住宅区及整齐排列的小微创业园、草木茂盛的公共空间。
坝头村党总支书记颜贻后说,要生态立村,将低端散乱制造业产业全部迁移出去。更要业态兴村,一是壮大集体经济,出租村办综合大楼闲置场地,同时以入股方式与副食品仓储和水产品市场发展合作型经济,实现年增收110万元,下阶段将计划投资3280万元建坝头村农贸市场,建成后预计增收400万元;二是优化主导产业水产品贸易,开通水厂电商,至今已有100多个商户进驻,线上线下交易金额达5亿元。
“经过这些年优化产业发展,坝头村提供了15000个就业岗位,村民们和周边居民都有就业好去处。”颜贻后说。
路径选好了,美丽生态成了“绿色富矿”,新业态集群迅速崛起。
南太湖边上,中国首家水上五星月亮酒店矗立,这一休闲旅游度假产业的领军项目将带动湖州全域旅游迈向新台阶;德清地理信息小镇吸引中科院微波特性测量实验室等一批创新载体落户,160余家地理信息企业入驻;乌镇虹桥村依托“旅游+互联网”运用科学的经营理念和精细的管理方法办300多家民宿,民宿经济发展迅速……
深读|生态优势成绿色富矿 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乡村振兴浙江行”系列报道之产业兴旺篇